“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A. 自然经济占主导 B. 封建制度的落后
C. 机户们不守信用 D. 地方官府的勒索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A. 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
B. 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C.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D. 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
《朱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由此四川地区出现了
A.
B.
C.
D.
清朝唐英《陶冶图说》记载景德镇“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这反映了当时
A. 景德镇开始成为瓷都
B. 瓷器出口量大幅增长
C. 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
D. 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
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经鉴定其原料是家蚕丝。这一发现可以证明
A. 纺织原料最初使用麻和丝
B.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纺织技术的国家
C. 当时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D. 纺织业在当时地位很重要
俞森《荒政丛书》卷5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 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B. 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C. 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D. 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