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最后30年,英国帝国主义情绪越来越浓厚了。1889年英国政府批准成立“南非公司”,开始在南非最大规模的扩张,并用各种手段攫取大片领土,叫“罗德西亚”。在罗德西亚和开普殖民地之间横亘着布尔人(原在非洲殖民的荷兰人的后裔)的两个国家——德兰士瓦和奥伦治自由邦。1885年德兰士瓦发现大金矿,大批欧洲人涌入其中。1890年英国驻开普殖民地总督罗德斯暗中鼓动德兰士瓦的外国人发动“革命”,结果失败。英国政府多次与德兰士瓦进行交涉,始终未能改善关系。1899年英国威胁要采取行动,布尔人先发制人,第二次英布战争开始了。历经三年战争,1902年4月双方开始谈判,5月底签订了和约,布尔人承认了英国的主权,但英国人则给布尔人战争赔款,允许其使用荷兰语,并答应让他们实行自治。英布战争将英国在非洲的领土扩张到前所未有,但它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英帝国的扩张至此基本停止。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英布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英布战争对英国的影响
历史选修I: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I晚清时期的中资银行(部分)
——据中国高等院校试用教材(中国近代金融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资银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资银行发展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面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
解说词是结合事物的图像、实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文辞,它通过对事物准确描述,使观众和听众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征和意义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从图中提炼一个主题,并写一段解说词。(要求:主题恰当、介绍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不同时期的文化交流具有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 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象。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批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西方的医学、商业文化也都不同程度地被中国同行所接受。……纵观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尽管中国文化曾对西方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在吸收西方文化上却是浅尝辄止。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基本上处于文化的表层。
——摘编自吴建雍《清前期中西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材料二 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1955年,中国艺术团访问了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同年7月,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华演出。……1956年和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这一段时间的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角色”。
——摘编自张登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三 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东亚在世界上崛起,增强了东亚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东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使东亚地区的国家更坚定了对自身文化的信心。这种自信更促进了一种“亚洲意识”的觉醒。1996年首届亚洲儿童权利与传媒会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指出,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儿童提供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
——摘编自关世杰《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趋势。
下图为中国财经报公布的2016年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达国家仍居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B. 金砖国家成为多极化格局的一极
C.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 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
1976-1980年间,苏联的谷物年均产量较1961-1965年增加57%,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4.4%;1981年,苏联的小麦、甜菜、土豆、牛奶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这一时期,苏联的改革
A. 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 激活了集体农庄
C. 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
D. 调整了所有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