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 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 【解析】 试题秦始皇始创“三公九卿”制,宰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唐代实行集体的宰相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明朝内阁被废除后朱棣设立的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对皇权没有约束力,所以中央的皇权与相权之争终结。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掌握宰相的行政权,不是财权,所以C项符合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宋代确立的两条老规矩,这些老规矩所起的作用是

 

老规矩一: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老规矩二: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老规矩一: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老规矩二: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A. 开始建立古代监察制度 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 杜绝了官吏的横征暴敛 D.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查看答案

阅读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下表),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和公平、公正

 

查看答案

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查看答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最大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章太炎墨学研究的三次变化,无疑与世道时局的变化紧密相关。他在维新变法时期归宗儒学,竭力尊孔,虽好先秦诸子,但主要是老庄,且未精读。他曾说“余虽少好周秦诸子,于老庄未得统要,最后终日读《齐物论》,知其多于法相相涉”,受康有为影响主治古文经学,于墨子治学不多。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对儒家的信任度降到最低,墨学研究兴于此时,是其彰墨时期。彰墨主要是处于救亡图存与排满革命所需要。此时他的批儒扬墨,还与当时康有为极力提倡的新教改革——创立孔教有关。康有为提倡保皇立宪,反对排满革命;章太炎则强烈主张排满革命,激烈地批判孔教,认为孔教不合中国革命所需;墨教则被认为是下层人民的宗教,具有对统治者的反抗性,有助于革命精神培养。1914年后的批墨和抑墨则是一战后,他对于西方文明的重新思考后的结果。特别是1931年之后日本加紧侵华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使其更加认同儒学,强调经书中蕴含的民族大义与国性修养之道。

——摘自何爱国《忧时之学:论章太炎的墨学三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章太炎墨学三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太炎对墨学与儒学态度的变化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