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录取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
卷种 | 涉及地区 | 录取比例 |
南卷 | 应天(今南京)、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 | 55% |
北卷 | 顺天(今北京地区)诸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 | 35% |
中卷 | 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 | 10% |
根据上表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
A. 科举制八股取士正式形成
B. 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C. 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 政治重心由南方移至北方
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A. 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B. 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C. 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 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问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婕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这里的“它“应是指
A. 宋词
B. 元曲
C. 明清小说
D. 京剧
1727年,清政府推行开豁贱籍的政策,宣布取消山西乐户、浙江惰民、微州伴当(仆人)、宁国府世仆等“贱民”的贱籍,户口统一编入正册,使“俾得奋兴向上,免至污贱终身、累及后裔”。这一举措
A. 是对传统封建等级秩序的彻底否定
B. 促进了社会流动和统治秩序稳定
C. 减轻了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D. 改变了传统“因业而贱”的职业观
清代前期有以“起运”、“存留”为标志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和调整:一部分起解户部及各部寺监,作为国家经费开支之用;一部分存留本地,作为地方经费开支之用。与宋代相比,这种做法
A. 将地方官员对人民的盘剥合法化
B. 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进一步尖锐
C. 说明中央有逐渐加强集权的趋势
D. 有助于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
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
A. 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B. 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
C. 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
D. 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