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作者旨在说明行省制
A. 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 巩固了元朝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C. 消除了地方分权和实现了中央集权
D. 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宋神宗元丰改制时,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仿唐制将军事事务归兵部。宋神宗以“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为由未予允准。这反映了宋朝
A. 谏议制度的完善
B. 部院间矛盾尖锐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重视权力的制衡
北宋建立后,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每路设转运使和提点刑狱等官,作为中央政府的特派员,总管所辖州郡的财赋司法等事。此举有利于
A. 加强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力
B. 根本变革封建官僚体制
C. 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根源
D. 稳定王朝内部政治秩序
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 宰相人数 | |
北宋(71) | 南宋(62) | |
高级官员 | 20 | 8 |
中级官员 | 15 | 10 |
低级官员 | 12 | 8 |
无官职记录 | 24 | 36 |
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C.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D.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反映了宋代
A. 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
B. 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
C. 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
D. 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
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州郡长官可以自行辟署置僚佐的制度,把州郡僚佐的任命权从地方收归吏部,并规定县佐必须回避本郡,任期三年,不得连任。这些举措的突出作用是
A. 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B. 减少冗员,节约行政支出
C. 遏制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D. 整顿吏治,保障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