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基本原理。这
A. 直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秘密
B. 明确肯定了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作用
C.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D. 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
历史文献资料表明,古雅典公民大会的很多关乎城邦利益的重大决策至少要达到6000票才能通过生效,即公民大会至少要有6000人参加才算合法。假如参加公民大会的人一数达不到法定要求,五百人议事会就会派军队强迫公民去开会。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公民参政热情不高
B. 个人自由从属于城邦利益
C. 民主范围极其狭隘
D. 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土改结束后到集体化高潮前,很多地区的土地买卖关系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富农与富裕中农一般不买进也不卖出。一般贫雇农、中农还没有意识到分得的土地是自己的,认为没有正当理论卖田是不光荣的,有困难也不敢卖田。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各级政府政策取向的引导
B. 私有制度及其观念的废除
C. 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D. 贫雇农缺乏商品经济意识
在1938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认为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复杂的环境和困难的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明确指出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要以毛泽东为首解决统一领导问题。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A. 党的“左”倾错误在思想上已被彻底肃清
B. 毛泽东开始成为党实际上的领导核心
C. 党的抗战路线和建设成果获得了外界认可
D. 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1915年,中国有学者论到:“德意志、日本之军队,节制谨严,故能称雄于世界;法、美等国则不然,能富而不能强。此无他,一为君主,一为共和故也。”此论
A. 主张完全照搬欧美政治制度
B. 意在比较西方各国政治制度孰优孰劣
C. 逆历史潮流遭先进人士抨击
D. 反映了民众实现民族富强的迫切愿望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商品中,生产资料仅占8%左右,而消费资料占90%上,其中直接消费资料又占80%左右,这种结构,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并无根本改变。中国对外出口商品中,农业原料在1893年占15.6%,以后迅速增长,到20世纪30年代占45%左右,而制成品反由占56%退居34%。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A. 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列强侵略
B. 民族工业未涉足重工业
C. 中国外贸的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D. 近代农业有了一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