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觏(1009—1059年),北宋建昌军...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觏(1009—1059年),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人,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儒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成为宋学中“非孟”思潮的先驱,是庆历之际排佛、道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李觏卓有胆识地提出功利主义的理论,反对道学家们不许谈“利”言“欲”的虚伪道德观念,主张从实际物质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现象,认为“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同时认识到,物质财富多寡不均的症结所在,是土地占有的不合理。为了解决土地问题,他专门写了一篇《平土书》,提出“均田”“平土”的主张,引经据典为统治者提供解决土地问题的历史借鉴。李觏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巩固疆土,保护国民,康阜百姓,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由此他提出了“明本治军”“富国强兵”之策。为了拯救北宋积弱的局面,缓和社会矛盾,他提出富国、强兵、安民的主张,写了《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各十篇,阐述自己的见解。李觏的思想影响很大,四方学子前来就学者常数十百人,后得范仲淹等推荐,1050年,旨授将仕郎,试太学助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觏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觏思想主张的历史影响。

 

 

(1)背景:儒学复兴及理学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兼并,民生困苦;积贫积弱以及边疆危机严重。 特点:改革创新意识强烈;关注国计民生;涉及多个领域。 (2)影响:促进了儒学的复兴和发展;为统治者提供了借鉴;为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思想支持。 【解析】 (1)背景:根据“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儒学家”得出儒学复兴及理学兴起;根据“卓有胆识地提出功利主义的理论”得出商品经济发展;根据“物质财富多寡不均的症结所在,是土地占有的不合理”得出土地兼并,民生困苦;根据“为了拯救北宋积弱的局面,缓和社会矛盾”得出积贫积弱以及边疆危机严重。特点:根据“卓有胆识地提出”得出改革创新意识强烈;根据“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这一基本观点” 关注国计民生;根据“一个国家要想巩固疆士,保护国民,康享百姓,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得出涉及多个领域等。 (2)根据“李靓的思想影响很大,四方学子前来就学者常数十百人”得出促进了儒学的复兴和发展;根据“后得范仲淹等推荐”“旨授将仕郎,试太学助教”得出为统治者提供了借鉴,为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思想支持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由于地缘政治上的冲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开战。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决定首先在诺门罕一带发起进攻,作为下一步侵入苏联远东地区的跳板,进而实现蓄谋已久的“北进计划”。为早日解决诺门罕地区战事,苏军统帅部决定将第57特别军扩编成第1集团军,先后投入约兵力10万余人、坦克500余辆,最终苏联大获全胜,日本和苏联签定了停战协定。战役结束后,苏联政府判定,日本不会即时对西伯利亚发动另一次攻势,于是驻守远东的苏军被调往欧洲。诺门罕战役后,一贯骄狂的日军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障碍,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不久日军便奇袭珍珠港,将隔岸观火的美国拖下了水,使大战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苏军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首次使用了“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首次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

——摘编自(苏)朱可夫回忆录《回忆与思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取得诺门罕战役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诺门罕战役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的农村教育先后经历了“向工农开门”“农村全面识字运动”“半农半读”“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等阶段,既有发展,也有教训。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长期的社会大动乱,农村教育也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得到迅猛发展,中央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出发,肯定了农村教育在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从1979年开始,全国许多农村开始试办农业中学、农村职业中学,着重培养农村急需的中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中级技术工作和各类农村从业人员。1980年,国家教委提出“农村教育要转到着重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通过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增强农村吸收和堆广科学技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1985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农村乡镇一般都建立起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农村教育事业真正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我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通过,国家教委确定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规划应具体至乡,各地乡镇分别进行了六年制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分阶段规划,通过省级人民政府检查验收。

——摘编自顾建军《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历程的回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过程。“四大发明”这一历史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梗概如下:

“四大发明”概念的前身“三大发明”由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实验科学的重要创始人弗兰西斯·培根提出。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培根的论述为西方近代自然科技的兴起注入了力量。三百四十余年之后,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对中国的三大发明做出了这样的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942年,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却是屡战屡败,士气不振。蒋介石在重庆约见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李约瑟。李约瑟很快就在第二年,即1943年,在重庆提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这个研究成果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中国,进而传遍了整个世界。如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这些概念已经普及到中小学课本和少儿读物当中,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语言,被全国人民引以为回忆过去的光荣情感和鼓舞未来的滋补力量。

——摘编自张恒涛《中国“四大发明”是外国人“总结”的》

结合中外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具体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具体细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晋商为明朝统治者在北方边镇等集军饷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在北京、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东等地贸易和经商。康熙中年,山西商人进入外蒙古草原贸易,从此,东北的松辽平原和内外蒙古草原,就成为山西商人贩运贸易的新市场。山西商人还开拓了国外市场,从陆路对俄贸易最早最多的是山西人,在莫斯科、彼得堡等十多个俄国城市,都有过山西人开办的商号或分号。在朝鲜、日本,山西商人的贸易也很活跃。在清朝统治期间,能够兴旺发达二百余年的商业世家,最有名的是:榆次的常家、聂家,太谷的曹家,祁县的乔家、梁家,平遥的李家,介休的侯家、冀家,临汾的亢家,万荣的潘家,阳城的杨家等等。他们既是大商人、大高利货者,又是大地主,购置土地者很是普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621年,荷兰政府批准成立荷属西印度公司,它先后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得加勒比海上的小安的列斯群岛中的阿鲁巴岛、序腊索岛、博内尔岛、萨巴岛、圣尤斯特歇斯岛,和法国人共占圣马丁岛。西印度公司占领这些岛后大肆屠杀土著居民,以后又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贩奴者。17世纪中叶,荷属西印度会司一度占领毛里求斯,作为在马达加斯加掠夺奴隶的根据地,英属弗吉尼亚的第一批奴隶和法属殖民地的奴隶全靠它供应。

——摘编自吴于魔、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1957年春季,新中国创立广州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广交会是当时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

——摘编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晋商经营活动的特点,并说明晋商经营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荷兰西印度公司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其经营方式迥异于晋商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创立广交会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反映西方经济社会的一幅漫画,说明

A. 世界各国完全抛弃了新自由主义

B. 西方原有发展模式面临重大挑战

C.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的“逆全球化”

D. 只有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才能根除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