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错...

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错误的是

A. 《浅议商朝的政治制度》

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

D. 《论清朝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D 【解析】 明朝初年即已废除宰相制度,清朝没有再设宰相职位,因此D项论文标题出现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威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士以报国家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

 

 

A. 察举制是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

B. 世家子弟入仕导致政局动荡不安

C. 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

D. 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

 

查看答案

遣使巡察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监察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推行视察地方的制度,到汉朝刺史的派遣,遣使巡行成为中央监察地方的固定形式。遣使巡行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监察官员们都离不开基层吏民的帮助或协助,据此可知

A. 遣使巡行的对象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官员的贪赃、枉法等违法乱纪行为

B. 遣使巡行是民众对国家事务及其官员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的渠道

C. 吏民检举揭发是监察机关监督地方官员的唯一途径和手段

D. 遣使巡行维护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从根本上杜绝了腐败

 

查看答案

《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四年春季,卫国国君桓公之弟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州吁不能安定卫国百姓,于是臣子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石碏日:“王觐为可。”由此可知

A. 卫国政局长期动荡

B. 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

C. 分封秩序仍然存在

D. 礼乐制度已经崩溃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玄(127—200年),东汉北海高密人。自幼志于经学,在外求学近20年,最后师从经学大师马融,博通群经。“既归,聚徒讲学,弟子千人。桓帝时党祸起,被禁锢,杜门修业。”他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自成一家,号称“郑学”,使之逐渐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郑玄晚年守节不仕,刻意保持名士清节,专心经术,著书立说,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古文献材料。

郑玄的教育思想寓于经学注解与聚徒讲学中,强调“学,修德学道。”“道”即包括“六艺”在内的知识技能。指出“师善则善”,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以正教之”,“自强,修业不敢倦”,教学“既开其端意,进而复问,乃极说之。”反对照本宣科“填鸭式”的强行灌注。郑学对后世发展的影响深远。唐朝列郑玄于“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追封他为高密伯。

——摘编自吴存浩《郑玄教育思想及成就试论》等

(1)根据材料,指出后世高度赞誉郑玄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简要评述郑玄的主要教育思想。

 

查看答案

    材料  “一战”的爆发以及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不仅加剧了交战各国的经济危机,而且使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情绪高涨。“和平、面包、自由”成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1918年的德国革命和奥匈帝国境内革命的普遍口号。战后欧美各国的反战和平运动迅速发展,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尝试保障和平从而保护列强利益的国际组织,即国际联盟建立。战争的极端残酷性和欧洲人口因大战而大量死亡,使欧洲的民众感到精疲力竭并产生厌战情绪,英国民众和他们的领导人都不想再有新的战争,不论这种战争是有谁挑起的以及英国是否应该为正义而战。这种民意,对英国绥靖政策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一战”曾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然而,仅仅过了20年,另一场大战就在1939年爆发。历史学家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种种胜利成果中生长出来的。”

——摘编自徐蓝《一战史研究的新问题新进展新观点》

(1)根据材料,说明当时的人们认为“一战”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