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 英国有明显的优势
B. 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 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 未满足列强的预期
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
A. 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
B. 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
C. 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
D. 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
明朝在明长城沿线及其以南即所谓“九边”地区实行屯田。明人叶向高记载:其行于九边……人受田五十亩,赋粮二十四石半,赡其人,半给官僚……盖在洪、永年间,辽东屯粮以石计者七十万,甘肃六十万,宁夏十八万……此举推行
A. 增加了粮食产量,摆脱了对内地粮食依赖
B. 避免了外族入侵,巩固了国家的北部边防
C. 减轻了百姓徭役负担,拓展了农耕文明
D. 增加了自耕农的数量,抑制了土地兼并
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户分九等,按户等征税。宋代则按土地权益划分主户、客户,其中主户分五等,纳税当差,客户则指的是佃户。造成这种纳税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 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
B. 土地政策的改变调整
C. 均田制实施遭遇困难
D. 积贫积弱局面的发展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
B.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
C. “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D. 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
二十八日,合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下列选项与该会议相关的是
A. 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
B. 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与日本
C.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提出“两个中国”的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