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丞相被称为“百官之长”,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A. 秦朝隋朝
B. 秦朝唐朝
C. 秦朝宋朝
D. 秦朝明朝
“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此段文献描述的是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
A. 禅让制 B. 礼乐制 C. 九品中正制 D. 察举制
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况的是
A. 姜寨遗址
B. 炎黄传说
C. 二里头遗址
D. 尧舜禹传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帝庙承载了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甚至最广大普通民众的价值理念、心理诉求、利益冲突。皇帝和士大夫通过一系列的封号和庙记,叙述着他们维护伦理纲常、追求社会稳定需求;普通百姓则在关帝庙缭绕的香雾中,倾诉着他们对于所生存的周围环境最起码的渴望与满足,然后再形成一个个灵异故事,不断地传播和强化着既有的信念。历史上关羽庙有着多种称谓,常见的有关庙、关帝庙、关圣庙、关王庙、关圣帝君庙、缪侯庙、显烈庙、义烈庙、忠武庙、义勇武安王庙等。
——张强《关帝庙建筑的布局及其空间形态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封建社会对关羽膜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羽被尊奉的原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2年1月9日,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成立,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采取了诸多改革措施。1月19日,《中华民国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指出:“各省都督府或省议会鉴于学校之急当恢复,发临时学校令,以便推行。”此外,《通令》还包括:清末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一律禁止使用;注重小学手工科,体操科应注重兵式;中学不分文、实科。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认为清末教育宗旨中“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
1912年4月,蔡元培邀请范源濂担任教育部次长。蔡元培说:“现在是国家教育创制的开始,要撇开个人的偏见、党派的立场,给教育立一个统一的、智慧的百年大计。我之敢于向您提出这个请求,是相信您会看重国家的利益超过了党派的利益和个人的得失以上的。”蔡元培聚集了一大批思想新、视野开阔、有学识、积极肯干、朝气蓬勃的教育人士。记者黄远庸评论说:“教育部新旧杂用,分司办事,俨然有建设气象。”鲁迅也曾回忆道:“说起民元的事来……当时我也在南京教育部,觉得中国将来很有希望。”
——摘编自田正平《蔡元培与民初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颁布《通令》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初教育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