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的起始时间存在着以下四种不同的观点: 序...

    材料: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的起始时间存在着以下四种不同的观点:

 

序号

起始时间

标志事件

15世纪末16世纪初

哥伦布到达美洲

18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

20世纪中期

二战结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示例:

③全球化开始于20世纪中期,以二战的结束为标志。

蔓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关系和贸易关系一片混乱。为了恢复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美国凭借其军事、政治和经济的绝对优势,主导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机构共同构成了战后调节经济、金融、贸易的三大支柱,标志着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体制的形成,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所以,将二战的结束作为全球化的起点有一定的道理。

从表中提取关于经济全球化起点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仿照示例,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①全球化起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哥伦布到达美洲为标志随着地理大发现,人类才真正开始全球范围内的交往;经济上打破孤立的状态,欧洲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了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维形开始出现,世界经济活动相互密切影响: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走向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时代,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将新航路开辟作为全球化的起点有一定的道理。②全球化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以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为标志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为了获得廉价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英国继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随之扩大:各地间的联系更加便捷,为世界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人类走向普遍交往的时代:欧美工业国的商品输出到世界各地,中国也随着鸦片战争的战败而被迫打开国门,以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所以,将工业革命作为全球化的起点有一定的道理。③全球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标志冷战期间,作为两大阵营之首的美苏在许多方面存在分歧,经济上,美国希望通过消除贸易壁垒维持世界的自由贸易,为美国出口提供广阔的市场:而苏联则在苏控区实行贸易特惠来重建战后苏联经济。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消除了过去东西方实行的“两个平行市场”的人为分割状况,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为建立统一的世界市场提供了条件。此外,以信思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都有力地推动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所以,将冷战的结束作为全球化的起点有一定的道理。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对于全球化进程开始的时间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全球化起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哥伦布到达美洲为标志;有人认为全球化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以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为标志;也有人认为全球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标志。这几种观点均有一定道理,解答本题可以任意确定一种观点,然后联系所学有关知识点说明论证。如果认为全球化起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可以联系所学史实,从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等方面来说明。本题的解答首先必须确定一种观点,然后主要是联系史实来说明论证,做到史论结合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查看答案

1956年~1961年,印度“二五”计划时期,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8.3亿美元,是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援助规模的一倍以上,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苏联对印度援助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大社会主义阵营

B. 联合印度夹击中国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

 

查看答案

下表是关于冷战史研究中各学派的不同观点,由此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主要学派

观点

“正统学派”

强调冷战起源于苏联的扩张,迫使美国放弃大国合作的政策,转而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合理行动。

“修正学派”

坚持美国在冷战起源中的责任,美国以“贸易自由”为突出特点的经济帝国主义,使得苏联不得不采取防御性的措施,将东欧纳入其势力范围之中。

“后修正学派”

特别关注地缘政治和均势的重要性,重点探讨分别以美苏为首所建立的不同类型的“帝国”及其对战后国际体系演变的意义。

“新冷战史”

依据多国档案,从多边视角出发,尝试利用新的理论,重新解释冷战的起源。

 

 

A. 观点不一反映了历史研究的复杂性

B. 新冷战史的研究方式最为合理准确

C. 各种学派迭出不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D. 冷战起源是冷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由此说明当时

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

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

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

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查看答案

德国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成立第一批工会组织,1848年出现工会联合组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会组织得到长足发展。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A. 社会阶层的分化比较明显

B. 社会保障体系已日益成熟

C. 代议制民主逐步得以完善

D. 工人的生活水平维持较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