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材料三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唐初的何种政治制度?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重要意义。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

(4)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3军机处有何特点?

 

 

(1)特点: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2)制度:三省六部制。意义:三省六部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决策上的失误,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大大加强了皇权专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3)措施:废丞相,分散相权。 (4)问题: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特点:机构简单,大臣级别不高,保密性强,跪授笔录。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和图示信息可从皇帝独尊、皇位世袭和皇权至高无上等方面回答皇帝制度的特点。 (2)从材料“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中可以分析出料二反映的是唐初的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3)从材料“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中可以分析出答案。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从材料“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中可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何良俊说:“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这反映出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

A. 内阁首辅由皇帝亲信担任

B. 内阁为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C. 内阁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

D. 内阁大学士拥有最高决策的权力

 

查看答案

“世宗雍正十年,因用兵西北,设军机房(后改名为军机处),选议政王大臣为军机大臣,掌理机密重务。事平后仍不撤销,渐至取代内阁之权。”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A. 最初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B. 有权裁决一切军国大事

C. 使内阁变为其下属机构

D. 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

A. 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

B. 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

C. 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

D. 体现了政治决策封闭性

 

查看答案

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清代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

A. 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

B. 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C. 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

D. 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

 

查看答案

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都一心一意向往着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在皇帝面前也侃侃而谈,俨然以政治主体自居,充分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对照之下,王守仁除了《乞宥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一疏外,其余奏疏多关具体事务,极少涉及朝政。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A. 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

B. 心学实践方向的变化

C. 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

D. 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