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车路、乐器之工……平漫刀矟(长矛)之工……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A. 更换工种频繁

B. 主要从事雕刻、乐器生产

C. 职业是世袭的

D. 是政府雇佣的手工业者

 

C 【解析】从“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教 作者传家技”,可知这些工匠是不能随便更换职业的,他们的技术一般都传授给自己的家人,唐代工匠的职业是世袭的,C正确。A项与题意相反,排除。B项是工匠中的一部分人的职业,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到雇佣,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江东(吴国)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而吴亦资西道。”“锦城在益州南榨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宫也,其处号锦里。”“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丝织品收入是蜀国财政重要组成部分

B. 蜀国织锦业属官营手工业的范畴

C. 蜀地丝织技艺在三国中居领先地位

D. 蜀锦质优价廉,其时已销海内外

 

查看答案

明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于纺织业。这种现象促进了

A. 区域分工加强

B. 农业迅速发展

C. 商品经济发展

D. 南方超越北方

 

查看答案

《旧唐书》记载,唐朝初年,中原地区“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这说明当时

A. 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

B. 北方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C. 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D. 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少

 

查看答案

明仁宗时科举取士一度南北分卷,“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这实质上反映了

A. 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B.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 南北的长期对峙

 

查看答案

唐朝后期,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这反映出中国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北方经济不断衰退

C. 政治文化中心的北移    D. 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