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王韬《瀛壖杂志》中谈到,清季上海服饰旧礼“已亡”,“衣服僭移,上下无别,而沪为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学,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衙署隶役,不著黑衣,近直与缙绅交际……恬不为怪”。由此可见
A. 上海的社会风俗开始趋于奢靡
B. 传统服饰的等级观念在上海被打破
C. 西方服饰文化已经在上海普及
D. 辛亥革命后上海移风易俗成效显著
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坞零件,后来转化为近代企业。对上述史实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发昌机器厂设厂之初的性质仍属于传统手工工场
B. 美国大规模的资本输出为加工业提供了可能
C. 集中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实业救国思潮
D. 发昌机器厂的创办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
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30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材料说明
A. 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变迁
B. 社会精英倡导移风易俗
C. 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废止缠足
D. 戊戌变法影响习俗变迁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3年后它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挤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材料说明洋务企业
A. 实现了“求富”的追求目标
B.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C. 使外商企业在中国陷入绝境
D. 主导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指
A.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B. 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中国市场
C. 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 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 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列强的经济侵略
C. 民族工业的兴起
D. 自强求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