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及近代的孔子形象的变化。 古代 近代 春秋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及近代的孔子形象的变化。

古代

近代

春秋战国

汉唐

宋至明清

维新运动

太平天国、新文化运动

袁世凯、蒋介石时期。

圣化:

被称赞为“天纵之将圣”

矮化:

被嘲笑为“若丧家之犬”

正统化及神化:

司马迁誉孔子为“素王”;唐代被封为“文宣王”

僵化:

成为一位只会“以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被誉为“万世师表”

维新化:

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被后人称为“穿西装的孔子”

丑化或妖魔化:

太平天国将儒家经典称为“妖书”,对孔子“焚书毁像”;新化运动时“打倒孔家店”,吴虞痛骂孔子为“盗丘”

圣化:

袁世凯和蒋介石曾一度复兴孔子“圣人”地位,复兴“尊孔”和儒家伦理道德。

 

 

——摘编自张荣明《孔子在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十种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和近代史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必须史论结合。)

 

 

示例1:看法。:孔子由人变成了统治者需要的工具。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无论是被“圣化”还是被“矮化”,均说明孔子既非“圣人”也非“庸人”,都是对孔子作为一个“凡人”优劣的评定;以后的孔子不再是“人”,而是封建统治伦理道德代表性“符号”。因而无论是孔子形象的“正统化”“神化”还是“僵化”,都是封建统治时代需要的产物;近代人们出于维护和反对封建统治的需要,对孔子形象进行“丑化”“妖魔化”和“圣化”,反映了近代社会转型的文化冲突与政治斗争。 总之,后世孔子既成为了一定时代需要的工具,也成为一定时代政治斗争的对象。 示例2:看法:孔子形象的变化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时代变迁。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旧价值观崩溃而新价值观有待于形成之中,对孔子“圣化”与“矮化”并存,说明儒学价值观并没有成为主导;汉唐时期,儒学被奉为官学,儒家价值观日益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孔子形象随着儒家价值观主流地位的确立和巩固而被正统化和神化;宋代到明清,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价值观不仅没有进一步走向开放,反而更加趋于保守,从而使孔子形象走向“僵化”;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封建统治思想与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冲击激烈,儒家价值观与社会新价值观也处于激烈冲突中,孔子形象就出现了“丑化”“妖魔化”与“圣化”交错并存现象。 总之,孔子形象的变化是不同时代社会价值观变化的反映。 (“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内容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考生答题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春秋战国至宋明清时期人们对孔子的态度的变化,考生答题时可以选择孔子由人变成了统治者需要的工具的角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孔子的态度是以“凡人”的角度对待,而之后孔子成为“圣人”,是封建统治伦理道德代表性“符号”说明孔子由人变成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也可以选择孔子形象的变化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时代变迁的角度入手,注意答题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和近代史知识,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出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有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

——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英国政府管理的混乱、低效率,给军队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1870年6月,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员会资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从此以后,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事务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

——摘编自杜丽《英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三  在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政府开始改革文官队伍,力求使得文官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与现实需求契合。通过对文官的“通才”选拔中可能存在“专业缺位”的问题进行改革,英国要求文官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为了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摘编自吴俊桥《关于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英国公务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查看答案

冷战结束后,一些实力较强大国或国家集团,极力争取“极”的地位,出现一种“多元争极”的态势。这一“态势”反映出

A. 新国际格局尚未定型

B. 国际力量出现了平衡

C. 美国力量遭到了削弱

D. 世界多极化基本形成

 

查看答案

下表是1850---1900年德国各经济领域就业比重统计表。这一统计表明德国

 

年份

所占比重(%)

就业总人数(万人)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

1850

55

24

21

1580

1875

49

30。

21

1860

1900

38

37。

25

2550

 

 

 

A. 农业经济走向严重衰退

B. 社会经济转型日益加速

C. 国民经济结构出现失衡

D. 劳动力就业率得到提高

 

查看答案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一致认为,他们的主要使命在于使人们不只是获取和扩展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捍卫、强化和巩固新的思维方式。”这说明,启蒙运动

A. 消除了思想界的分歧 

B. 注重发动民众的力量

C. 旨在推动知识的普及

D. 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

 

查看答案

罗马法规定:“凡由室内向道路投弃物品致人伤亡的,不必受害人亲自起诉,凡市民均可控告加害人。”这一规定表明,在古代罗马

A. 本国公民享有法律特权

B. 严禁人们投弃垃圾物品

C. 任何市民都拥有控告权

D. 注重提高人们公德意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