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风雨兼程,折射出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风雨兼程,折射出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材料二  “一战”的结局大大削弱了列强在华势力,……巴黎——华盛顿会议为中国拓展外交提供了活动舞台,国际联盟也成为中国改变国际地位的主要活动场所。随后,北京政府的“修约外交”,广州政府的“革命外交”、南京政府的“改订新约外交”等,以不同方式推进了废除或者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举措,使列强对华不平等条约体系被撕开了一个缺口。

——石源华《中国周边外交十四讲》

材料三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习近平主席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总理衙门设立的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以来各类政府“废除或者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近现代中国外交发展的大趋势。

 

(1)政治背景: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多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西方列强不甘心以“外夷”身份同清朝政府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19世纪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威胁,太平天国运动也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中外反动势力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基础上开始由对抗走向勾结。 (2)一战”大大削弱了列强在华势力;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等国际会议的召开和国际联盟的成立为中国提供了改变国际地位的机会和场所;历届政府的努力。 (3)原因: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公平正义;不干涉别国内政,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中国不称霸,不扩张,维护世界和平, (4)大趋势:由屈辱性的强权外交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解析】 (1)此题的关键是“政治背景”。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而此时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又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中外反动势力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基础上开始由对抗走向勾结。 (2)据材料“一战”的结局大大削弱了列强在华势力可知,列强在华实力削弱;据材料“……巴黎——华盛顿会议为中国拓展外交提供了活动舞台,国际联盟也成为中国改变国际地位的主要活动场所”可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等国际会议的召开和国际联盟的成立为中国提供了改变国际地位的机会和场所;据材料“北京政府的“修约外交”,广州政府的“革命外交”、南京政府的“改订新约外交”等,以不同方式推进了废除或者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举措”可知,历届政府的努力。 (3)原因:据材料“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等信息可知,我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公平正义;据材料“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可知,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据材料“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可知,中国维护世界和平;据材料“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可知,中国不称霸,不扩张。 (4)据材料一总理衙门的设立适应了列强侵华的需要;材料二一战期间各届政府的努力取消不平等条约,维护自身权益;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综上分析可知,近现代中国外交发展的大趋势:由屈辱性的外交到独立自主外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昌首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宣布湖北全省各地方一律改为共和政体。1911年11月9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在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之前,《鄂州约法》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并成为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雏形。11月30日,在汉口英租界召开的各省都督代表联合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它规定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即修订《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但对于普通国民的权利和义务未作任何规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以中华民国宪法成立之日为止”,带有临时宪法性质。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时参议院组织编纂委员会,在修正《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基础上起草并修改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2日,《临时约法》正式公布。《临时约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中华民国的民主共和国性质,规定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责任内阁制以及人民的权利和民主、自由原则。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五四宪法”自通过之后到1975年1月17日由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应然法律效力的时间为21年之久。但其真正实施的实际效力仅仅到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颁布。文革期间,“五四宪法”被完全抛弃。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八二宪法”为中国现行宪法。

——范进学《1954年宪法实施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主共和确立过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五四宪法”和“八二宪法”制定的时代背景,并谈谈文革时期“五四宪法”被抛弃带给我们的启示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是维系君主权力运作的重要支柱。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

——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

材料二  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之所得。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仅可称之曰:“士人政府”。

——钱穆《国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钱穆的观点并概括其主要论据。(不得照抄原文)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 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B. 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 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D. 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查看答案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政策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 建立经互会

B. 推行杜鲁门主义

C. 发表“铁幕演说”

D. 实施马歇尔计划

 

查看答案

2018年3月20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举行武装警察的“反恐和平演练”。当日,成员国外长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宣称:“上海合作组织不是武装同盟,我们只是在地区反恐、经济发展、跨国走私毒品防范等方面加强合作。”这说明,上海合作组织

A. 奉行结伴不结盟的原则

B. 建立了世界各国武装警察联合部队

C. 杜绝了本地区走私活动

D. 确立了公平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