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
A. 价值观念日益趋同
B. 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
C. 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D.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六条问事”中有五条是针对“二千石”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
A. 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B. 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C. 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
D. 解决诸侯王国问题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春秋时期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战国时期的庄子说:“天与人,不相胜。”材料中所说的道家思想
A. 有利于打破宗法制对人的束缚
B. 利于当代建立绿色美好的家园
C. 古人已经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
D. 体现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诉求
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商税、市税、关税制度。春秋时,齐国市税在各国中最高,为总货物的2%,关税为1%。到了战国,各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10%。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B. 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C. 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D. 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
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晩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都城“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
A. 保留原始社会部族遗风
B.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
C. 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
D. 王都的实力与文化自信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风雨兼程,折射出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材料二 “一战”的结局大大削弱了列强在华势力,……巴黎——华盛顿会议为中国拓展外交提供了活动舞台,国际联盟也成为中国改变国际地位的主要活动场所。随后,北京政府的“修约外交”,广州政府的“革命外交”、南京政府的“改订新约外交”等,以不同方式推进了废除或者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举措,使列强对华不平等条约体系被撕开了一个缺口。
——石源华《中国周边外交十四讲》
材料三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习近平主席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总理衙门设立的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以来各类政府“废除或者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近现代中国外交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