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周宣王的时候,已无力决定鲁君的继承人。…周平王东...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周宣王的时候,已无力决定鲁君的继承人。…周平王东迁洛邑时,天子地位已等同于诸侯了。此后,问天子传国九鼎轻重的事情出现了,用箭射伤天子肩膀的事情出现了,天下大乱,再没有人把天子看作天子了。周王朝的统治权分散到12个诸侯国,战国又并为7个强国,被很晚才封为诸侯的秦国灭掉。

——(《中国政治制度史》)

新皇帝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周、秦时期国家管理制度的变化。

材料二  秦朝推行郡县制,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全国36郡,郡设守掌政事;尉掌军事;监御史监察官吏。地方长官可自辟僚属。元代疆域辽阔,分全国为10个行省,行省代表朝廷的意志和利益,“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成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得力工具。“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中央在行省也构制了监察行省、防范其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历史传统因素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元代行省区划将自然、人文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为省级行政区,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2)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制与秦汉郡县制相比有哪些特点?行省制的实行对中国古代国家管理制度的发展有哪些进步意义?

 

 

(1)变化:将先秦地方分权的国家管理模式革新为中央集权模式;世袭的贵族政治被皇帝任免的不可世袭官僚政治取代;先秦血缘宗法核心的国家管理变为地域基础的国家管理。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导致旧的宗法制、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国家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诸子思想、百家争鸣,为新制度的建立奠定思想文化基础。战国变法探索出新的国家管理制度;秦的统一将其推向全国。 (2)特点:朝廷的派出机构,代朝廷掌管地方无自辟僚属的权力,中央选派属吏由中央牵制监督,统领地方军国重事行政管辖区域辽阔,地理文化单位破碎。 意义:改变了秦以来郡县制垂直管辖、互不相属的弊端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解析】 (1)变化:根据材料“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世袭的贵族政治被皇帝任免的不可世袭官僚政治取代;先秦血缘宗法核心的国家管理变为地域基础的国家管理。根据所学可知将先秦地方分权的国家管理模式革新为中央集权模式。原因:根据所学可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导致旧的宗法制、分封制瓦解; 根据材料“周宣王的时候,已无力决定鲁君的继承人……战国又并为7个强国,被很晚才封为诸侯的秦国灭掉。”可知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国家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根据材料“新皇帝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诸子思想、百家争鸣,为新制度的建立奠定思想文化基础。战国变法探索出新的国家管理制度;秦的统一将其推向全国。 (2)特点:根据材料“行省代表朝廷的意志和利益”“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可知朝廷的派出机构,代朝廷掌管地方;根据材料“‘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中央在行省也构制了监察行省、防范其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可知无自辟僚属的权力,中央选派属吏;由中央牵制监督,统领地方军国重事;根据材料“元代行省区划将自然、人文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为省级行政区,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可知行政管辖区域辽阔,地理文化单位破碎。意义:根据材料“秦朝推行郡县制,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成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得力工具”可知改变了秦以来郡县制垂直管辖、互不相属的弊端;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时间

史实

周平王四十七年

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

周平王四十九年

郑伯弟段作乱

周桓王二年

卫弑其君桓公

周桓王十年

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

 

 

A. 封邦建国,众星拱月

B. 王室衰微,诸侯兼并

C. 礼崩乐坏,等级不存

D. 宗法破坏,贵族内讧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举贤才;孟子认为忧患、磨难才能造就人才;荀子主张尚贤使能;墨家主张,不分贵贱唯才是举。诸子人才思想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A. 争霸战争环境需要真才实学的人才

B. 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当政掌权的要求

C. 反思宗法血缘关系下世官制的弊端

D. 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变革

 

查看答案

墨子强调“赖其力而生,不赖其力则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会生活与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作用;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墨子的思想在本质上

A. 既肯定人力作用,又依赖上天、鬼神意志

B. 既反映小生产者的勤苦,又衬托出他们脆弱

C. 体现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生活的矛盾困惑

D. 小生产者崇拜鬼神,又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

 

查看答案

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 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B. 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 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D.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 贵族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

B. 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

C. 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