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 公元前310年左右,赵国武灵王感叹:“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

    材料  公元前310年左右,赵国武灵王感叹:“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他提出建立新式骑兵并无太多异议,争论集中在胡服上。赵武灵王多次劝导反对派,“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故礼月艮莫同,其便一也。”汉代刘向说:战国有骑,无骑射,骑射,胡兵也,赵武灵王用之。”王国维考证胡服之入中国始于武灵王,胡服衣着方便,后经北魏、唐略加改动,成为正式的官服。武灵王的改革经过长期蓄势,逐个做好关键人物的工作,最后看准时机,取得良好效果。

——摘编自孙开泰《试论赵武灵王的改革思想及其相关问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武灵王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武灵王改革的影响。

 

(1)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赵国面临亡国压力;赵武灵王试图实现富国强兵;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讲求功利的思想推动。 (2)影响:反映了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合的趋势;增强了赵国军事实力;对后世改革和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加剧了争霸战争。 【解析】 (1)由材料“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赵国面临救亡图存的压力。由材料“公元前310年左右”可知此时商鞅于公元前356年、350年在秦国变法,改革成为时代潮流。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文化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思想活跃,讲求功利。 (2)由材料“提出建立新式骑兵并无太多异议”可知,赵武灵王改革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由材料“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可知,赵武灵王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对后世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材料“胡服衣着方便,后经北魏、唐略加改动,成为正式的官服……经过长期蓄势,逐个做好关键人物的工作,最后看准时机,取得良好效果”可知,赵武灵王对后世的改革和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  河套地区(今宁夏、内蒙古、陕西)汉代陶明器分布表

 

 

——摘编自丁利娜《河套地区汉代陶明器与关中、中原地区的比较研究》

根据所学知识从图表中提取关于汉代陶明器的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周宣王的时候,已无力决定鲁君的继承人。…周平王东迁洛邑时,天子地位已等同于诸侯了。此后,问天子传国九鼎轻重的事情出现了,用箭射伤天子肩膀的事情出现了,天下大乱,再没有人把天子看作天子了。周王朝的统治权分散到12个诸侯国,战国又并为7个强国,被很晚才封为诸侯的秦国灭掉。

——(《中国政治制度史》)

新皇帝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周、秦时期国家管理制度的变化。

材料二  秦朝推行郡县制,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全国36郡,郡设守掌政事;尉掌军事;监御史监察官吏。地方长官可自辟僚属。元代疆域辽阔,分全国为10个行省,行省代表朝廷的意志和利益,“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成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得力工具。“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中央在行省也构制了监察行省、防范其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历史传统因素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元代行省区划将自然、人文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为省级行政区,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2)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制与秦汉郡县制相比有哪些特点?行省制的实行对中国古代国家管理制度的发展有哪些进步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时间

史实

周平王四十七年

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

周平王四十九年

郑伯弟段作乱

周桓王二年

卫弑其君桓公

周桓王十年

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

 

 

A. 封邦建国,众星拱月

B. 王室衰微,诸侯兼并

C. 礼崩乐坏,等级不存

D. 宗法破坏,贵族内讧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举贤才;孟子认为忧患、磨难才能造就人才;荀子主张尚贤使能;墨家主张,不分贵贱唯才是举。诸子人才思想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A. 争霸战争环境需要真才实学的人才

B. 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当政掌权的要求

C. 反思宗法血缘关系下世官制的弊端

D. 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变革

 

查看答案

墨子强调“赖其力而生,不赖其力则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会生活与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作用;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墨子的思想在本质上

A. 既肯定人力作用,又依赖上天、鬼神意志

B. 既反映小生产者的勤苦,又衬托出他们脆弱

C. 体现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生活的矛盾困惑

D. 小生产者崇拜鬼神,又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