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每位专制君主虽然都力求“乾纲独揽”,“事皆亲决”,但实际上他无法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一人“独治”天下,必须“设官分职,体统相维,品式具备”。于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就出现了一个权力分配的问题。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说:“吾国中央官制,秦汉以后,无时不在变化之中,而其变化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天子畏帝权旁落,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为己有,常用近臣以压制大臣。历时既久,近臣便夺取了大臣的职权,因之大臣乃退处于备员的地位,而近臣却渐次变为大臣。近臣一旦演变为大臣,天子又欲剥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这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而吾国中央官制遂日益复杂起来。”
——摘编自李渡《中国历代中枢权力机构沿革论略》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
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巡抚制度应运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嘉靖年间,进一步规定:“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厅巡抚处置”。景泰以后,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赦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
——摘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中枢权力机构沿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建立巡抚制度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指出:“在雅典,个人实际上不受到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材料实际上说明,古代雅典
A. 享有公民权的人数有限
B. 公民才能根本无法施展
C. 城邦推崇少数服从多数
D. 民主制易滋生多数暴政
《民主的模式》一文中指出:“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 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这表明古代雅典
A. 注重维护城邦利益 B. 推行直接民主政治
C. 公民缺少民主权利 D. 公民道德高于一切
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的政治体制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不能从重要信息中筛去琐碎的噪音和从长远需要中筛去眼前的一时兴致。该观点认为
A. 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 雅典民主范围狭小
C. 直接民主存在缺陷 D. 雅典民主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雅典人有这样一种观念:既然每个公民都是自由的,那么任何人就不应受他人统治;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为此,雅典城邦
A. 轮番而治,抽签担任一定官职
B. 制约权力,制定陶片放逐法
C. 实行法治,树立法律至上意识
D. 殖民扩张,增加公民的数量
雅典民主通常被认为是大众政治。但是学者的研究发现,古代雅典的民主领袖,都出自贵族或富人阶层,即雅典的精英阶层。这说明
A. 雅典民主实质上是间接民主
B. 公民的参政能力受出身影响
C. 民主政治是利益妥协的产物
D. 民主体制保留了贵族制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