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日渐加速的今天,公司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运行。自19世纪中期公司登陆中国以来,经过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崭新的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三 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度递增。
——央视专题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这一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地位怎样?其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大生纱厂创办的主要动力并概括造成近代中国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
(3)材料三中“又一次公司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变化?试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公司发展的主要意义。
(4)公司的兴起、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材料二 海南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 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李斯的经济思想和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昌当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列举这类企业产生的时间和背景。
到1989年,由于经济形势严重恶化,苏联工业产值比上年仅增长1.7%,增速已降到战后的最低点。市场供应越来越紧张,经济已十分困难。这说明前几年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未能发挥作用。符合材料中“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
A. 决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大规模开垦荒地以及广泛种植玉米
C.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D.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 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 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 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下列选项与此主题要求相符合的是
A.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B.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C.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
D. “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这反映出的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A. 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
B. 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
C. 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
D. 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