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1959年,我国国内各年人口迁移率均在30%以上,迁移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1960年迁移率达50%,但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城市。这一变化是由于
A. 农村改革初见成效
B. 工业化进程的受挫
C. 户籍管理制度变化
D. 计划经济体制松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中国的变局,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清政府中央集权的衰落
B. 清政府地方督抚权力的增强
C. 清政府面临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
D. 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19世纪70年代,《申报》登载上海人杨勋《别琴竹枝词》中,有这样的描述:“茶馆开张帝叔铺(tea shop),特零克帝(dink tea)有鸿儒”消晨相见谷猫迎(good morning),好度由途(how do youdo)叙阔情……,这种近代上海中文夹杂英语的出现主要反映了
A.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全盘西化
B. 国人对英语已有一定的了解
C. 外来文化已被国人广泛接受
D. 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 在幕后积极操作君主立宪制
B. 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
C. 顺应革命潮流推进社会的变革
D. 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变法依据
《唐律疏议》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表明《唐律疏议》
A. 不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
B. 维护了国家主权
C. 坚持夷夏观念
D. 奠定了封建国家的立法原则
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述了地主田庄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保证了各类生活资料基本上不需要依赖外界供应。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 土地兼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 B. 农业经济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
C. 地主鼓励农民种植多种作物 D.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特征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