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如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 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C. 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D.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B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内容有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注重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等,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征。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都是对材料体现的某一个方面的表述,表述不全面。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盛宣怀(1844—1916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新中国成立后,对盛宣怀的评价基本是否定的。邵循正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表的《盛宣怀未刊信稿》导言中的結论一锤定音,从此盛宣怀基本上是以买办的面目示人。

“文化大革命”中,盛宣怀被称为“洋奴买办”。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之时代背景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加之盛宣怀所经手过的文字(包括日记、信函、文稿、账册等,甚至宴客菜单)被挖掘出来,这些都带动学术界对盛宣怀做出新的评价。他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和“中国高等教育之父”,一时又几乎被视为完人、能人、圣人。

——摘编自蒯世杰《洋务巨擘盛宣怀的生前身后》

(1)根据材料,概括盛宣怀社会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以来对盛宣怀评价出现的倾向井分析其成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美国国务院历史学家办公室承认,“特别是到了1947年底和1948年初,日本出现了经济危机,同时又看到其产主义力量的蔓延,促使(美国)重新考虑占领政策”。美国当局认为“重新武装日本和一个好战的日本不再对美国构成威胁,相反,真正的威胁来自共产主义特别是亚洲共产主义的兴起”。在这种情况下,原定对日本进行的整肃工作也就成了一出滑稽剧。本来整肃是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必要的政治上解除武装”,不许军国主义分子担任公职,但真正被清洗的日本官僚上层人物仅为1809人,占应被清洗人物的1%还不到;漏网人中就有令日日本安倍首相的外祖父、甲级战犯岸信介。

事实上,从战后到今天,关国都竭力在实现百年来使日本臣服于美国的梦想,而对于只有“丢脸意识”而无“罪后意识”的日本,也正好需要向征服它的美国臣服。一个霸权主义路上逐渐衰落的美国,一个想在美国庇护下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日本,两者的结合对世界绝对不是好兆头而是值得高度警惕的凶兆。

——张宏毅《深挖日本否认二战罪行的根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为了健全和维护户籍制度,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汉制,每县设户曹,掌户口之政,于每年八月案比户口。“案比户口”,就是把户口按什、伍组织编制起来,并审阅他们的面貌同所登记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是否符合。一年一度的案比户口,实为核查户口和防止奸非的强制性措施。案比户口之后,就实行造籍。造籍时,必须选用字迹清楚的人进行抄写。每年将户籍层层上报,接受朝廷的检查,谓之“上计”。户籍是上计其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央督促各郡国县道重视人口的增减和检查户籍制度实行情况的一种手段。还利用“赐民爵”制度,引诱流民重新占籍。从西汉惠帝时开始,已实行普遍給天下民户主赐爵的制度。到东汉时又给流民欲占者赐爵,其目的在于以赐爵的荣宠去欺骗农民,使之地著,不随便脱籍流亡,即使脱籍了也乐于再占名籍,借以维护和巩固户籍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因此不顾孙中山的反对,情愿同袁世凯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和民生主义,只接受了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三阶段的革命方略,而只是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论证所提观点。

(要求:明确写出所提观点,论证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是当时欧洲最关心中国的哲学家,而且他和来华传教士有着直接接触和联系,他写了《论尊孔民俗》的重要文献,晚年还写下了其哲学生涯中关于中国研究的最重要文献《中国自然神学论》。从思想而言,中国思想在两个关键点上是和莱布尼茨契合的;其一,他对宋明理学的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尽管他并没有很好的看到宋明理学中“理”这一观念的伦理和本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他看到理的本体性和自己的“单子论”的相似一面;其二,他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自己“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柏应理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中国纪年,在欧洲出版后引起了思想的轰动,中国的这些纪年彻底动摇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纪年。《风俗论》是伏尔泰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伏尔泰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

——摘编自张西平《18世纪的“中国热”告诉我们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之以前的新变化,并分析出现新变化的社会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以来,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西方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谈谈你对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