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时期的手工业生产中,“物勒工名”制度已较为普遍。另据《考工记》记载,当时分工...

战国时期的手工业生产中,“物勒工名”制度已较为普遍。另据《考工记》记载,当时分工细致,仅“攻木之工”就有七种;铸造不同器类有不同的合金配方,所谓“金有六齐”。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A. 适应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

B. 商人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

C. 商家制定严格的生产责任管理制度

D. 社会化分工推动了官营手工业发展

 

A 【解析】材料说明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较细,因为当时是官府经营,这有利于大规模和标准化的生产需要,故A正确;材料论述的是手工业生产,不是商业,故B和C项错误;官营手工业是官府集中经营,不是社会化生产,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A. 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 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 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买、贮、贷、宝)。这说明当时“贝”的用途很可能是

 

A. 用于占卜

B. 饰品

C. 用于祭祀

D. 货币

 

查看答案

下图是山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鸟尊”,出土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其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的完美组合造型,成为西周青铜艺术中的罕见珍品。据此判断该艺术品

A. 是晋侯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

B. 体现了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

C. 破坏了西周时期礼制的规定

D. 由技艺精湛的私营工匠制作

 

查看答案

《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A.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

B. 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

C. 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

D. 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

 

查看答案

齐桓公十九年,采纳管仲的建议,实行井田制下的“相地而衰征”,即取消公田,以九夫为井,视土地的美恶及年岁的丰歉而征收田税。这一政策

A. 实质是劳役地租取代实物地租

B.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C. 符合尊王攘夷、维护周礼的理念

D. 得益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