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之一。新时代以来,中国提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之一。新时代以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材料一  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唯一来源。

——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材料二  “近代丝绸之路”,既是任人宰割的悲剧,也是否极泰来,走向振兴的前奏。从空间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从内容看,“西学东渐”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晚清政府平定西北起义和新疆叛乱后,“丝绸之路”还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从晚清民国初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所达的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先有条约开埠,后有自开商埠。

——据王健《“近代丝绸之路”: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整理

材料三  “一带一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精髓,秉持“讲信修睦、弘义融利、协和万邦”的理念,致力于再筑东西方利益交融、文明辉映的盛世。“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共同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推动相关各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构建更强劲、更有效、更具亲和力的区域一体化合作大格局,实现人类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

——据厉以宁、林毅夫、郑永年等《读懂“一带一路”》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丝绸之路”贸易发展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更好地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1)条件:西汉建立,张骞通西域,交通条件较好;中国丝织技术先进,丝绸影响扩大;罗马帝国对丝绸有强劲需求。 特点:历史悠久;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商品;贸易动力主要来自罗马帝国;以中亚为桥梁;区域范围广 (2)意义: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边疆的交通联系;加速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为后世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3)践行:传承古代和近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商贸精神;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作为倡议国,面对风险挑战,需要有大国心态,积极面对;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共赢、共建共享。 【解析】 (1)条件:根据材料“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条件是西汉建立,张骞通西域,交通条件较好;中国丝织技术先进,丝绸影响扩大;罗马帝国对丝绸有强劲需求。 特点:根据材料“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是历史悠久;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商品;贸易动力主要来自罗马帝国;以中亚为桥梁;区域范围广。 (2)意义:根据材料“从空间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从内容看,“西学东渐”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所达的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丝绸之路”贸易发展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边疆的交通联系;加速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为后世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3)践行:根据材料“致力于再筑东西方利益交融、文明辉映的盛世”、“推动相关各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构建更强劲、更有效、更具亲和力的区域一体化合作大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从传承古代和近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商贸精神;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作为倡议国,面对风险挑战,需要有大国心态,积极面对;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共赢、共建共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变以后,下诏废各省学校,然民间私立者,尚纷纷可见,亦由民智已开,不可遏制。”梁启超将教育制度改革提到变法的根本高度,也不能不说是维新派的远见卓识。早期革命派通过集合演讲、文字宣传等“社会教育”的形式向属于“下等社会”和“中等社会”的广大人民宣传其革命思想。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民国教育部官职令》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对清末旧教育进行改革,并从7月开始重新规划学校系统。教育总长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指出:清末的教育宗旨中,“忠君”与共和不符,“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应予以废除,代之以“培养公民道德”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教育宗旨。9月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至此,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初步确立。

——摘编自李韧青《中国近代文化变迁与教育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形式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中国青铜时代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青铜礼器中大量狰狞的纹饰,使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然后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在仪式上认可了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贵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礼之间的联系关系。同时也因为它们是只有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的与政治的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说到底的话,青铜器是只与地位高贵的人相联合的。

——据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等

材料二  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铜。到了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例如展示了酒礼器中至尊气象的四羊方尊,湖北随县出土的大型编钟等,看到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除大量的青铜器之外,还总结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律,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这就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金有六齐”。

——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材料三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种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卜辞的内容,绝大部分与殷商王室有关。小至殷王的耳鸣、牙疼,大至年成、祭祀、征伐,无不以殷王或王室为中心,其他非卜辞的刻辞也是如此。因此,认定它是殷代王室的档案,是可信的。甲骨文卜辞的文句都很短,而西周出现了上百字、数百字的铭文。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及其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甲骨文能比拟的。金文又多讲求押韵。西周较长的铭文都比较注意纪时,显然更利于仔细地记述历史事件。对于认识商周,特别是西周的历史文字,金文是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青铜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商代和西周的代表性文字,并说明它们的历史价值。

 

 

查看答案

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A.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 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 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查看答案

(题文)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

A.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 强化中央集权

D. 小农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史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 庄园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B. 庄园经济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

C.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破产

D. 中央政府对地方豪强已完全失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