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其揭示出的核心问题是
A. 宰相制度逐渐衰落
B. 封建官僚机构的日益完善
C.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D. 政府监察职能得以完善
史料记载:“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据此判断,该辅臣的身份是
A. 御史大夫
B. 刺史
C. 同平章事
D. 内阁首辅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 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 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 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 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及染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业商业的互相影响
B. 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
C. 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
D. 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
石陪华在《中国历史纵横》写道:“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材料说明
A. 宗法制度为封建社会所沿袭
B. 宗法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C. 封建社会政治统治腐败无能
D. 家国一体的政治模式不利于传统科技的进步
“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
A. 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B. 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C. 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
D.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