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 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
B. 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
C. 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
D. 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求和思想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今天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外交行为,可当时的人们却感到愤愤不平。这种“不平”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B. 对国际外交原则缺少理解
C. 传统的天朝上国思想
D. 不断增强的爱国主义意识
“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它是被造的,但它可以破坏;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它却具有毁灭性。”这里的“它”是指
A. 国王
B. 议会
C. 内阁
D. 首相
“美国联邦宪法既非神授,也非在一定期限内由人类的智慧和决心写出来的最伟大作品,而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它被人规划来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并被人修改以适应意外情况。”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国宪法
A. 是一部完美的法律文件
B. 坚持了民主原则
C. 由少数人操纵进行修改
D. 适应了现实的需要
“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真正起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落魄贵族是法国大革命主导力量
B. 直到此时法国才第一次建立起共和国
C. 1875年宪法标志第三共和国建立
D. 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是妥协的产物
对于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这意在说明德国体制
A. 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
B. 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C. 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 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