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9月李鸿章访问美国时曾对当地记者说,清国报纸的编辑们不爱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在讲真话时十分吝惜,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所以我们的报纸也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材料反映了清朝
A. 报纸的编辑学识水平低下
B. 政府对媒体监督控制严格
C. 报纸对文明传播没有影响
D. 近代大众传媒开始出现
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
A. 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 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
C.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
D. 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西学”为“西政、西世、西史”等社会科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说明此时张之洞
A. 其思想已与康有为完全一致
B. 主张放弃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 其思想与时俱进
D. 主张清政府应进行“预备立宪”
考据学又称朴学,内容主要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并由此推广到其他书籍。到乾隆、嘉庆时期盛行,形成了为考据而考据的乾嘉学派。乾嘉学派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 经世致用思想的流行
B. 儒家学者的极力推广
C. 思想专制的空前加强
D. 学术研究理论的进步
明朝《大诰》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
A.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 完善官员监察体系
C. 利于规范官员行为
D. 预防地方割据出现
明朝之前,皇帝临时派出的官员,称谓繁多,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权限相对较小。明清时,这类官员越来越受到重视,职衔前皆冠以“钦差”,承办的多是涉及国家安危的大事。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专制皇权管辖范围扩大
B. 地方自主权利得到加强
C. 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增多
D. 官僚机制运转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