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理与强权 材料一: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

公理与强权

材料一: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今世各国对于内皆是文明,对于外皆野蛮,对于内惟理是言,对于外惟力是视。故其国而言之,则文明之国也;自世界而言之,则野蛮之世界也。……中国所居者为野蛮之世界,不野蛮则不足以图生存。

——杨度:《金铁主义说》(1907年)

材料二: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这“公理战胜强权”的结果,世界各国的人,都应该明白,无论对内对外,强权是靠不住的,公理是万万不能不讲的了。

——陈独秀:《〈每周评论〉发刊词》(1918年)

材料三: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中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背公理而逞强权,将我之土地,由五国共管,倚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

——许德珩:《天安门大会宣言》(1919年)

材料四:对公理、正义的怀疑,让中国在此后一度陷入对世界的迷惑,对国际组织的失望,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形成,中国的抗日战争纳入世界反法西斯的统一战场,赢得了胜利,哪怕这个胜利不过是“惨胜”,也让中国伴随着世界正义的重现获得了尊严。中国由此跻身于世界四强,成为联合国的创办国,成为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者,成为战后世界安全的保障国——联合国五常。直到这个时候,中国人对“国际正义”方才有直接体认,有深刻理解,中国与世界终于真正达到从未有过的融合状态,坚信“公理终将战胜强权”。

——马勇:《坚信公理终将战胜强权》(2014年)

(1)根据材料一,请列举近代中国所遭遇的“文明国”野蛮对待的史实。

(2)请用史实概述材料二、三之间的关系。

(3)如何看待中国近代以来对“公理”“强权”看法的变化?

 

(1)史实:1907年之前,近代西方发动的侵华战争/或者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2)关系:材料二:一战结束,德国战败,引发对公理与强权的新思考;(或一战后,先进知识分子对公理的渴望) 材料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对公理的期望破灭,刺激了五四运动爆发。 因果关系,只要写出材料二是材料三爆发的背景或推动力即可。 (完整或最佳表述:一战后,国人对公理有了新的渴望与认识;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惨遭失败,国人的期望落空,刺激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抗强权争国权) (3)参考思路:世界背景:近代西方的强势侵华……一战,巴黎和会………二战。 中国认识:屈辱中的无奈、绝望:强权战胜公理——一战的希望、渴望公理战胜强权到后来的失望——二战的坚信“公理终将战胜强权”到最后实践。从绝望到失望到坚信,其实反映的是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认知的升华:最高层次——能够辩证综合虽然,弱国无外交,但是,一个国家若能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正义事业做贡献,仍然能够凭借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坚信公理战胜强权是人间正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今天更加要坚信这点。 必须要将看法的变化基于不同阶段的投射结合国内外背景的分析,基于材料所给的史实的有效论证。 【解析】 (1)从材料“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今世各国对于内皆是文明,对于外皆野蛮,”可知对外国就是侵略,即回答在1907年《金铁主义说》出版之前的历史,即从1840年以来对中国的侵略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2)关系:从材料二“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一战结束,德国战败,引发对公理与强权的新思考;材料三:“背公理而逞强权,将我之土地,由五国共管,倚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得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对公理的期望破灭,刺激了五四运动爆发。从材料二与三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3)从材料一看到近代中国受到列强的入侵感到绝望,但是从材料二,一战中德国的失败看到“公理战胜强权”,认为中国也胜利,必然会改变一下,从材料三变为失望,认识到对弱国来讲公理是不可能战胜强权的,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从材料四“对公理、正义的怀疑,让中国在此后一度陷入对世界的迷惑,对国际组织的失望,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最终坚信公理站在正义的一方,而从这个变化其实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国力的增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与铁路

19世纪的美国铁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材料一:在1860年以后的半个世纪内,铁路扩展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作适当的估计。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国内的运输事业,主要也就是铁道事业。铁路促进了西部大部分地区的殖民事业。在许多地区铁路首先通过了无人居住的地带……“南北战争”对于铁路产生了破坏性的和刺激性的影响。当南部的机车和其他设备都已经折旧磨损或是遭到破坏的时候,战争促使北部去修建新的铁路。正是在战争进行的时期和一部分是出于战时的措施,才开始修筑第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

——哈罗德·福克钠:《美国经济史》

材料二:

 

美国各地区的铁路里程(单位:英里)

 

      年代

区域

 

1830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新英格兰

30

513

2,596

3,644

43,273

5,888

6,718

东部

 

1,484

3,740

11,927

18,292

28,155

40,826

南部

10

737

2,082

7,908

10,610

14,458

27,833

中西部

 

 

46

4,951

11,031

22,213

35,580

中南部

 

21

107

250

331

1,621

5,154

西部

 

 

 

239

4,578

15,466

47,451

合计

40

2,755

8,571

28,920

49,168

87,801

163,562

 

 

——美国人口普查局:《1890年第十一次人口普查中美国运输业务报告》

材料三:

年代

事件

1820

“铁路运动”进一步推动铁路运输的发展,特别是铁路出行

1830

第一辆卧铺车厢出现在美国

1850

铁路车厢标准尺寸确立

1860

弹簧、衬垫被首次提出应用到火车座椅以减轻震颤对人体的伤害

1880

“铁道脊柱”取代“创伤性神经衰弱”,形容铁道出行带来的损伤

 

 

——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1)以上三则材料中,可作为研究19世纪美国铁路发展的直接史料是        ,间接史料是       

(2)概括材料一中提及的影响美国1860年代铁路建设的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如何评价美国19世纪的铁路发展?

 

 

查看答案

史籍与史实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繁荣,大量的史籍中保留了丰富的史实可供后世研究。其中《二十四史》及《资治通鉴》尤为重要。

A.《史记》B.《资治通鉴》C.《宋史》D.《明史》

(1)请将以上史籍按照体例分类(填写字母)

编年体:        纪传体:       

(2)请将以上史籍与其记载的史实进行配对(填写字母)

 

史实

史籍

史实

史籍

秦灭六国

 

废中书省

 

绍兴和议

 

陈桥兵变

 

赤壁之战

 

武王伐商

 

 

 

 

查看答案

如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 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 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D. 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涨

 

查看答案

下图为1957—1960年中国经济状况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

A.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B. 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C. 三大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D. 经济建设方针需要有所调整

 

查看答案

有西方报纸对下图某会议报道:“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此会议对新中国来说是

 

A. 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B.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D. 打破了中美外交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