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认为“国之所以富,农战也”。荀况认为富国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认为“国之所以富,农战也”。荀况认为富国并不单是为了强兵,归根到底是为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国家财富,提出“上下俱富”。西汉时期,桑弘羊指出“富国非一道”,即不仅是农业可以富国,商业也可以富国,而且是富国的根本之道。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900年庚子事变后,外患日亟,以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和部分开明人士积极提倡“振兴实业”,认为“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其根本在先致力于农工商”,在此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从而形成著名的“棉铁主义思想”,且“实业之兴衰,关乎国势之存亡……而且国家赋税可以增,百姓生计可以足,数十年外溢之利权可以挽,富强之基实系于此。”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后,负责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的编制,并对农产品在内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平衡分配管理……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在经济发展策略中的相同点,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经济发展策略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策略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相同点:以富国为核心;重视农业发展。不同之处:张謇等主张在农工商发展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洋务运动工业化实践;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侵略,威胁清政府统治;救亡图存,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挽回利权的需要)。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国家主导,计划管理;注重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受苏联建设的影响;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意义: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和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计划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 【解析】 (1)第一问中国古代和近代在经济发展策略中的相同点:由材料一第一段可知商鞅、荀子、桑弘羊都强调富国和富国必须重视农业。第二段“张謇认为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其根本在先致力于农工商”可知张謇也强调富国和重视农业。第二问不同之处:由材料“在此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从而形成著名的棉铁主义思想”可知张謇主张在发展农工商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第三问原因: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张謇主张走工业化的道路是因为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洋务运动工业化实践;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侵略,威胁清政府统治;救亡图存,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2)第一问特点:由材料“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可知优先发展重工业;由材料“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后,负责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的编制”可知由国家主导,进行计划管理;由材料“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可知注重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由材料“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可知受苏联建设的影响,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第二问意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和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计划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

(1)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时,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织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1)材料一中“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2)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二、材料三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为什么?

 

 

查看答案

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 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B. 开放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

C. 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

D. 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查看答案

2014年1月《嘹望》发表评论:30多年前你们(安徽小岗村)冒着危险将士地“化整为零”承包出去,如今又将土地“化零为整”(农村土地流转)集中起来。这种变化

A. 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 侵害了农民土地承包的权益

C. 加快农村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

D. 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

 

查看答案

从1990年开始,广东、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先后废除粮票。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这反映出

A. 城乡区域差别完全消除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

D.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