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走向社会转型的许多特征。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走向社会转型的许多特征。16世纪开始,以租佃权商品化和货币化为前提的新租佃制推行,导致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主要手工业部门出现了手工工场或包买商。徽商、晋商等商帮为代表的大商人资本兴起,全国性市场形成;一批新的工商业城市、市镇与集市蓬勃兴起,出现早期市镇化趋势。社会政治方面,政府改革运动、民间党社运动和市民运动都在明后期蓬勃兴起,构成社会政治新气象。与此同时,明中后期兴起了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思想大解放,如16世纪阳明心学思潮与反传统思潮兴起,17世纪实学思潮与早期启蒙思潮兴起。但是,这场开启于晚明的社会转型运动,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摘编自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及转型障碍》

材料二  15—17世纪,英国传统的庄园经济和小农经济逐渐被商品经济取代,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工商业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国的政治转型表现为君主主权逐渐转移到议会主权,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英国原有的议会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并起了重要作用。但促使英国完成社会转型的则是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工厂制的生产组织形式,蒸汽机车的发明、铁路的修建等改变了英国社会面貌;更为主要的是工业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靠农业生存。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摘编自陈二力《英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分析其“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英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分析其转型成功对英国和世界的主要历史影响。

 

(1)表现:经济领域,农业、手工业日益商品化并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商业发展,部分地区开启早期市镇化进程;政治领域,孕育出了某些带有近代政治色彩的新因素;思想领域,反传统与具有民主色彩的新思潮兴起。 原因:落后的专制制度及其政策;单一的传统农业经济结构;落后的科学技术和保守的思想文化;西方列强的入侵,打断了中国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 (2)因素:英国国内长期的圈地运动;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海外贸易发展,通过殖民扩张与争夺而建立的全球商业网络;议会对王权斗争的胜利和建立代议制;工业革命的成功开展。 影响:英国完成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成为世界强国;为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和经济的成功模式,但也催生了被压迫国家和地区的殖民反抗斗争,以及新的资本主义列强间的国际争夺。 【解析】 (1)依据材料“以租佃权商品化和货币化为前提的新租佃制推行,导致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主要手工业部门出现了手工工场或包买商”、“一批新的工商业城市、市镇与集市蓬勃兴起,出现早期市镇化趋势”、“社会政治方面,政府改革运动、民间党社运动和市民运动都在明后期蓬勃兴起,构成社会政治新气象”、“明中后期兴起了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思想大解放”结合所学可从农业及手工业日益商品化并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部分地区开启早期市镇化进程、孕育出了某些带有近代政治色彩的新因素、反传统与具有民主色彩的新思潮兴起等方面概括明清时期中国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可从落后的专制制度及其政策、单一的传统农业经济结构、落后的科学技术和保守的思想文化、西方列强的入侵等方面分析其“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的原因。 (2)依据材料“英国传统的庄园经济和小农经济逐渐被商品经济取代,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工商业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国的政治转型表现为君主主权逐渐转移到议会主权”、“但促使英国完成社会转型的则是工业革命”结合所学从国内长期的圈地运动、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海外贸易发展、通过殖民扩张与争夺而建立的全球商业网络、议会对王权斗争的胜利和建立代议制、工业革命的成功开展等方面指出促成英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依据材料“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结合所学从英国完成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成为世界强国、为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和经济的成功模式、催生了被压迫国家和地区的殖民反抗斗争及新的资本主义列强间的国际争夺等方面分析其转型成功对英国和世界的主要历史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份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据《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绘制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在党的十五大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新认识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更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

在这里,我要再次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

——据《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所带来的标志性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党的十五大“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新认识”及相应意义。

 

 

查看答案

美日关系是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

(1)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

(2)最终建立一个和平与负责的政府,该政府应尊重他国权利……”即使日本从属于美国。同时,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把日本作为将来合作者的想法,无论在道德上和感情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高兴祖《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

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声称,美国要使日本成为远东兵工厂和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1954年3月,美日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以中国、苏联为敌,重新武装日本。

——汪宏玉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进入1995年后,……就日本而言,建立与美国的军事伙伴关系……将意味着提高自己的对美地位,发挥更大的国际安全作用。但从长远的观点看……日本发展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最终目的不是与美国一体化,而是积蓄力量,以求有朝一日摆脱美国的控制。

——刘世龙《日美关系的两个周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美日关系的诉求。综合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趋势。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原计划建立一个广泛的欧洲自由贸易区,遭到戴高乐将军和阿登纳总理的反对,但还是在19591120日成立了包括英国、瑞典、丹麦、挪威、奥地利、瑞士和葡萄牙等七国在内的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成立。可见这一协会的成立主要针对的是

A. 欧共体    B. 欧洲经济共同体    C. 欧盟    D. 不结盟运动

 

查看答案

美国国会于193339日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这一措施立即引起欧洲、日本等的报复措施,各国纷纷宣布本国货币贬值,引发了全球的货币大战,使原有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有鉴于此,二战后初期国际社会

A. 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B. 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协议临时适用书》

C. 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D. 签订了《巴黎条约》

 

查看答案

某国际组织规定加入时必须具备以下五项条件:“奉行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同盟;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这一国际组织

A. 正式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 促进和带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

C. 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

D. 创立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