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

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 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 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 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A 【解析】 由材料“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意在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故选A;材料的主旨不是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排除BD;材料没有体现新中国成立的国际影响力,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在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安排下,香港民主人士秘密北上进入解放区的有20批,其中.119人参加了新政协。这一行动的目的是

A. 把握时机积极寻求香港回归

B.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C. 恢复在港民主党派的组织工作

D.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走向社会转型的许多特征。16世纪开始,以租佃权商品化和货币化为前提的新租佃制推行,导致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主要手工业部门出现了手工工场或包买商。徽商、晋商等商帮为代表的大商人资本兴起,全国性市场形成;一批新的工商业城市、市镇与集市蓬勃兴起,出现早期市镇化趋势。社会政治方面,政府改革运动、民间党社运动和市民运动都在明后期蓬勃兴起,构成社会政治新气象。与此同时,明中后期兴起了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思想大解放,如16世纪阳明心学思潮与反传统思潮兴起,17世纪实学思潮与早期启蒙思潮兴起。但是,这场开启于晚明的社会转型运动,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摘编自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及转型障碍》

材料二  15—17世纪,英国传统的庄园经济和小农经济逐渐被商品经济取代,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工商业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国的政治转型表现为君主主权逐渐转移到议会主权,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英国原有的议会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并起了重要作用。但促使英国完成社会转型的则是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工厂制的生产组织形式,蒸汽机车的发明、铁路的修建等改变了英国社会面貌;更为主要的是工业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靠农业生存。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摘编自陈二力《英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分析其“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英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分析其转型成功对英国和世界的主要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份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据《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绘制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在党的十五大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新认识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更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

在这里,我要再次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

——据《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所带来的标志性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党的十五大“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新认识”及相应意义。

 

 

查看答案

美日关系是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

(1)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

(2)最终建立一个和平与负责的政府,该政府应尊重他国权利……”即使日本从属于美国。同时,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把日本作为将来合作者的想法,无论在道德上和感情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高兴祖《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

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声称,美国要使日本成为远东兵工厂和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1954年3月,美日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以中国、苏联为敌,重新武装日本。

——汪宏玉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进入1995年后,……就日本而言,建立与美国的军事伙伴关系……将意味着提高自己的对美地位,发挥更大的国际安全作用。但从长远的观点看……日本发展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最终目的不是与美国一体化,而是积蓄力量,以求有朝一日摆脱美国的控制。

——刘世龙《日美关系的两个周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美日关系的诉求。综合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趋势。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原计划建立一个广泛的欧洲自由贸易区,遭到戴高乐将军和阿登纳总理的反对,但还是在19591120日成立了包括英国、瑞典、丹麦、挪威、奥地利、瑞士和葡萄牙等七国在内的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成立。可见这一协会的成立主要针对的是

A. 欧共体    B. 欧洲经济共同体    C. 欧盟    D. 不结盟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