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 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 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 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孙立群在《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③“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④“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 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 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 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下列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A.北宋政府“不抑兼并”“田制不立”
B.南宋时期商业税成为财政主要来源
C.两宋政府多与北方政权签订盟约
D.宋词开市民文学之先河,影响深远
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 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 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D. 农业是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A. 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 “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贵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