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日本、中国知识分子接受欧洲“文明”观念来看,他们实际上是参与了欧洲主导的世界“文明”话语的普及。在弱肉强食的帝国主义时代,福泽谕吉和梁启超的选择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精神文化上也需“师夷长技以制夷”。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他们在吸收欧洲“文明”时也注意加以改造,力求为己所用。只不过,福泽谕吉倡导的“文明”,在日本明治政府的推动下产生了直接效果,也促使日本人对自身文明的认同从自卑走向自信,最终使日本跻身欧美“文明”国家的行列。而流亡海外的梁启趯看到祖国的积弱却无从实施抱负,即使祭出民族主义“文明”这杆大旗,倡导的效果也与日本大为不同,因为他的声音不具备日本那种由“舆论”转化为“政策”的条件。由于欧洲“文明”具有文明主义和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面,如果在接受这一概念时不加以很好的改造,便有可能从文化上落入文明主义的陷阱。
——刘文明《欧洲“文明”观念向日本、中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结合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加以评述。(要求:信息明确,史实准确,评述全面,逻辑严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总体上看,我国环境保护法制与土地制度变迁基本同步,每当土地制度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环境保护法制也会发生重要的转变。我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与土地制度一样,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上古至春秋时期是原始土地国有制时期,西周作为原始土地国有制发展的顶峰,其环境保护法制也同样十分完备。第二个阶段,从战国到唐代是封建土地国有制时期。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国家不再参与土地耕作管理,国家赋税只与登记有制时期。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国家不再参与土地耕作管理,国家赋税只与登记在册的纳税、土地面积直接相关,与土地周边生态环境不再发生直接联系。西汉之后,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司徒退出了对农业的管理。隋唐时期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职能色彩的“虞部”在元代时被取消。笫三阶段,从北宋至清代,封建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这一时期,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土地兼并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法制在清代中后期完全解体。
——摘编自周启梁《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通考——以土地制度变革为基本线索》
材料二: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金业的法则。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责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政府环境保护职责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并分析环保措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导言》中写道:“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家,我不过是这位历史家的书记书而已”这表明
A. 巴尔扎克的创作风格属于浪漫主义
B. 文学作品的素材以虚构为主
C. 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社会历史
D. 文学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历史
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根据“第四点计划”,美国国会于1950年6月通过了“援助不发达国家”的法案。其主要目的是
A. 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定基础
B. 将美国的势力扩张到全球各地
C. 在亚、非、拉美地区对苏联全面“冷战”
D. 履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职责
有学者认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写得非常清楚,其政治结构实际上呈金字塔形。据此可知,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应该是德意志的
A. 帝国议会
B. 联邦议会
C. 皇帝、宰相和内阁大臣
D. 普鲁士邦国
苏彦新在《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大陆的影响》一文中写道,“罗马法所体现的平等,契约自由、私权神圣、权利本位、尚法制等一系列法的价值迎合了它自身的社会,同时也符合后来直发展着的商品经济社会所需的相应的法律价值。“这表明罗马法
A. 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
B. 适应了不同体制的需要
C. 对后来社会的影响深远
D. 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