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清朝设商部,后将工部并入而改称农工商部;又设邮传部,主管交通;改户部为度支部,仍管财政。上述史实表明清末政府改革
A. 照搬西方,具有盲目性
B. 机构杂陈,难有作为
C. 趋向近代,具有进步性
D. 固守传统,维系专制
南宋时俗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明清时期江南常患粮不足,所谓“江南地阻人稠,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这说明明清江南地区
A. 农业生产已然衰退
B. 经济结构明显变化
C. 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 商业贸易尤为兴盛
唐高宗以后,在三省之外设置大量的使职,这些使职“不缘曹司,特奉制敕”,可直接“入奏天阙”。这一做法有利于
A. 提高中枢效率
B. 杜绝权臣专权
C. 加强君主威权
D. 完善监察机制
南朝裴子野论及汉晋之流变时谈到,两汉之时“士庶虽分,而无华素之隔”,至东晋末年,“三公之子,傲九棘之家;黄散之孙,蔑令长之室”。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 大一统政治遭到破坏
B. 南方经济持续发展
C. 佛教和道教势力兴盛
D. 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汉代规定:“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在门户上题字以示表彰),以兴善行。”该制度的推行意在
A. 维护儒学正统地位
B. 调解宗族邻里纷争
C. 正风敦俗教化民众
D. 加强思想舆论控制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当时领先全球的技术创新密切相关。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规》,使创新的报偿有了所有权保障。政府授予棉纺织技术的重要发明者阿克莱特爵士头衔,还奖励卡特莱特一万英镑。18世纪末,英国各地纷纷举办传授机器操作等应用科学知识的讲习所,到1850年,职业讲习所已发展到600多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厂曾引进法国的麻织机、美国的轧棉机、德国的织席机、意大利的丝织机以及中国的棉纺织业技术等,并进一步改良。
——陈秀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
材料二 技术和贸易是拉动经济的两个大的引擎。技术的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创造新的供给能力和消费需求,能够催生新一轮经济的繁荣,而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国别和地区的比较优势。
——商务部长陈德铭在“2013财经年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9世纪英国技术创新“领先全球”的因素;指出阿克莱特在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和技术创新上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技术和贸易两个方面分析美国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