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国家的行政权力属于宰相 B. 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C. 国家权力中心为联邦议会 D. 皇帝间接控制联邦议会
罗马最高裁判官法是一种通过最高哉判官的实践对原有法律制度的缺陷进行弥补,对当事人权益进行合理救济的衡平法。经过国家认可而发生普遍的约束力,从而形成最高裁判官法。内容主要是调整财产关系,不注重于形式,体现了所谓“公平合理”原则,对罗马万民法的发展具有巨大意义,由此可知最高裁判官法
A. 实现了公民与外邦人的平等
B. 强化了传统立法成果的权威
C. 适应了帝国统治的现实需要
D. 使罗马法形成比较完整体系
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A. 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
C. 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
D. 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也就是“外资三法”为基础的外商投资法律体系。……近年来,“外资三法”难以适应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制定外商投资法取代“外资三法”,成为新时代我国利用外资的基础性法律。下面对“外资三法”的认识最恰当的是
A. “外资三法”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
B. “外资三法”只是临时之举
C. 要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认识“外资三法”
D. 制定外商投资法是大势所趋
1954年7月7日,周恩来总理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报告时提出,根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住了,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苏联也希望我国能够参加国际事务,有欲关不能之势!“周恩来的这一判断反映出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
B. 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消除
C. 朝鲜问题得到了和平解决
D. 万隆会议提高中国的影响力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 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 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 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 表明各自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