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晚清民初的一批学人,以傅斯年为代表,有志于沿着(欧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晚清民初的一批学人,以傅斯年为代表,有志于沿着(欧洲)东方学的道路推进中国的人文学术水平,提出“我们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統在中国”的口号,这与陈寅恪当时的学术研究有不谋而合之处,他们都同属于主张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潮流接轨的力量,1930年代,陈寅恪开始进入中国中古史研究领域。其实之前陈寅恪格的佛教和周边民族历史研究与中国学术环境是有些脱节的。陈寅恪的学问更欧化,对语言的要求也更高。对于学生来说,他开设的课程过于艰深,这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问题,使他不得不有所改变,转而开设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課程,而他对自身的学问和学界潮流的反思,才是转而以中国史为主要研完方向,并开始理论建构的。欧洲是国际东方学的中心,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名家辈出,以陈寅恪对自己的期待,是不甘为人后的,在这种情况下,陈寅恪加大中国中古史研究的力度,并致力于理论体系的构建,不但是他在学术上进行的自我突破,而且对当时希望跻身世界学术前列的中国学界来说,这种新的尝试也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朱溢《陈寅恪中国中古史理论体系的建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寅恪学术转型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史上的贡献。

 

(1)原因:中国社会转型;其他学者的推动;东西方学术的交流;对自身的学问和学界潮流的反思;为了提高中国东方学研究的国际地位。 (2)贡献:将西方史学理论融入中国历史学,推动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在传承中创新,推进传统史学研究;扩大史学研究领域,更新史学研究方法。 【解析】 (1)原因:根据“以傅斯年为代表,有志于沿着(欧洲)东方学的道路,推进中国的人文学术水平”“都同属于主张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潮流接轨的力量”“他对自身的学问和学界潮流的反思”“对当时希望跻身世界学术前列的中国学界来说,这种新的尝试也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结合中国的社会环境分析解答。 (2)贡献:根据“主张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潮流接轨的力量”得出将西方史学理论融入中国历史学,推动近代中国史学发展;根据“他对自身的学问和学界潮流的反思,才是转而以中国史为主要研究方向”得出在传承中创新,推进传统史学研究;根据“陈寅恪加大中国中古史研究的力度,并致力于理论体系的构建”得出扩大史学研究领域,更新史学研究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本的扩张主义者不仅为经济上的原因所驱使,还对苏联力量的日益增长和蒋介石统一中国的日趋成功感到不安。此外,他们充分意识到当时正引起西方政冶家注意的失业情况和其他问题。………中国东北角上的这个省份与南京的联系松散,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此外,日本已通过过去的条约在满洲获得了可以用来为其侵略行径找借口的某些特权。日本军方于1931年秋断定入侵时机已成熟时,他们正是这样做的。

中国政府根据《国联盟约》向国际联盟求助,国际联盟的李顿调查团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但没有任何实际措施………回想起来,满洲事件作为对国际联盟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凡尔赛和约》、华盛顿的协定的第一次沉重的打击。日本毫不费力就获得了大片富饶的新领地,这对意大利和德国的修正主义领导人并不是不起作用的;满洲事件引起了一连串的侵略,这些侵略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指出1931日本发动的侵略事件,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国际联盟对1931日本入侵中国的反应。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南地区由于长期受封建婚姻制度束缚广大妇女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1951年中南各区普遍进行宣传和贯彻《婚姻法》的运动,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广大妇女在反封建斗争中觉悟日益提高,他们为了摆脱封建婚姻制度的枷锁,争取婚姻自由,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纷纷要求解除旧婚姻关系。封建的包办婚姻、买卖婚姻以及一夫多妻、纳妻等封建婚姻陋俗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涤荡。

——摘编李洪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南区婚姻制度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中南区婚姻制度改革的成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南区婚姻制度改革的背景。

 

 

查看答案

(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查看答案

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冷漠,使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处于失落和寂寞状态。战争造成的经济危机和生活灾难,使艺术家出现悲观厌世和消极逃避的状态。因而以象征、变形、扭曲、抽象等艺术手法展示主观精神世界和现代观念的绘画诞生了。这一评论

A. 揭示了现代主义绘画诞生的背景

B. 说明绘画作品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C. 反映科技对绘画技法的促进作用

D. 认为绘画应以战争和灾难为主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