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卷一《耕田》对耕耱技术有详细要求。首先,要求“犁廉耕细”,即要求所耕犁条不能太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其次,要求根据墒情(土壤湿度情况)确定耕作时间。再次,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
A. 因时耕作,集体劳动
B. 分工细致,技术先进
C. 重视农时,精耕细作
D.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右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著短衣者,一人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A. 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
B. 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
C. 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D. 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
西汉御史指出盐铁官营的目的,“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盐铁官营
A. 具有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 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C.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
D. 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下表为西汉末年至南北朝末期地方机构设置(单位:个)情况表。
历史时期 | 州数 | 郡数 | 县/侯国数 |
西汉末 | 13 | 103 | 1585 |
东汉中叶 | 13 | 105 | 1150 |
西晋 | 19 | 173 | — |
南北朝初期 | 38 | 313 | — |
南北朝末期 | 275 | 663 | 1500上下 |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
B. 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受到挑战
C. 疆域扩大导致机构逐渐增加
D. 州郡数量膨胀影响行政效率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
B. 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C. 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
D. 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
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 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 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 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 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