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魏王曹丕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在各州郡设立大小中正,中正评定人物优劣的九品,并非官品...

魏王曹丕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在各州郡设立大小中正,中正评定人物优劣的九品,并非官品,而是人品。中正官将定品级的材料逐级上报,最后送吏部尚书,以供备用。这种做法

A. 体现以门第取仕的鲜明意向

B. 导致地方豪门主宰人才选拔

C. 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 加强了中央对选官权的控制

 

D 【解析】 根据“中正官将定品级的材料逐级上报,最后送吏部尚书,以供备用”可知,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中央对选官权的控制,故D正确;根据“中正评定人物优劣的九品,并非官品,而是人品”可知,材料并非“以门第取仕”,排除A;“中正官将定品级的材料逐级上报,最后送吏部尚书,以供备用”,中央加强了对地方选官权的控制,削弱了地方豪门对人才选拔的主宰,排除B;C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只注重门第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礼记・月令》针对酿酒业提出“林稻必齐,曲蘗必时……毋有差贷”。《秦律・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必等”。这说明当时的政府

A. 扼杀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B. 重视手工业产品质量的管理

C. 维护森严的行业等级制度

D. 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括表

 

时间

概况

商周

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开始出现青铜材质货币

春秋战国

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使用铲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三晋地区使用环形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

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贝银锡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主要有三种:半两钱,三铢钱、三铢钱。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

以铜钱为主,出现纸币交子。

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主要地位,白银作为货币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

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并用,白银成为法定货币。

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清末开始铸造银元。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查看答案

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一首《春天的故事》曾传唱大江南北:“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歌曲勾起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深切怀念。

材料四: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三大改造什么时候结束?结束后我国经济发生怎样本质变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或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中给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这种变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重要会议后出现的?

(3)材料三中《春天的故事》歌颂的“老人”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发展概况表

 

时间

内容

1878年

刘氏家族于在福州开了一家颇有名气的天泉钱庄。刘家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赚得了大笔收入。

19世纪80年代以后

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洋务派发展实业也有了一定成绩。刘氏家族成员萌生将资金投向工业企业的念头。

1912年

刘家以1.5万元的价格接办,成立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发展较稳定,电话机从200多架增加到800多架,电话费收入也逐年增长。

1922年

由于政局变动,福建银行倒闲,天泉钱庄资金周转困难。电气公司自开办以来首次陷入财政危机。

1935年

电气公司向中国银行请求续借120万元。此时宋子文官僚资本势力想借借款关系,与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勾结,提出要电气公司交出全部管理权为条件。

1939年

日寇飞机疯狂轰炸福州,电气公司先后8次被炸,发电所损失严重。

1941—1945年

福州沦陷,财产损失严重,公司库存材料几乎荡然无存,企业满目疮痍。

1947年

通货膨胀剧烈,物价狂涨,电气公司遭到毁灭性打击。

 

 

——摘编自《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

(1)据材料,概括促使刘氏家族创办近代工业企业的因素。

(2)据材料,推断出“电光刘”企业最辉煌的时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电光刘”企业发展的原因。

(3)“电光刘”企业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20世纪20-40年代,其发展趋势怎样?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宋代的“市”

①“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②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