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与毛泽东两人彼此敬重,也曾想实现会晤,终因各自强烈的自尊而成遗憾。就此,有人士认为:“所有国家都有自以为天下第一的倾向,所有民族都有本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这意味着在外交领域
A. 国家自尊要优于国家利益
B. 民族间相互尊重尤为重要
C. 民族间彼此猜疑无益和平
D. 国际交往互损才能有共赢
下表为1949-1952年中国主要几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比重中的变化,这些变化
A. 表明新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B.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C. 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
D. 否定了商品经济规律的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曾就政治协商会议之名称说:“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这里“恢复”主要是指
A. 停止内战、和平建国方针的贯彻
B. 共同协商精神的继承
C. 中共领导、民主党派辅政的再现
D. 多党执政格局的延续
1940年9月5日,周恩来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此次)大战是第一件兴奋人心的大事……今日《大公报》、新蜀社论称赞华北八路军战绩,蒋有电嘉奖,何亦允发子弹。”材料中所说的“大战”
A. 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坚定了国共合作的决心
C. 振奋了国人的抗战信心
D. 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已习惯于用现代学术的范畴和标准来衡量一切学术。我们抛弃了“中学”中过去以“六艺”为核心、以“四部”为框架的学术分类体系,而代之以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现代学科范畴。这反映出
A. 西学对近代中学发展的冲击
B. 近代中学发展缺乏稳固根基
C. 中国学术分类体系渐趋成熟
D. 中国传统儒学发展陷人困境
有学者说:“辛亥革命的失败不是让权,不是妥协,而是在民元之后重建的新国家新制度,基本上没有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规范往下走。”这说明
A. 民主理念不适合中国国情 B. 民主发展需要政权保障
C. 政府“规范”过于理想化 D. 民主实践事关政权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