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的构想一提出,就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理解、支持,中英、中葡很快就达成了解决港澳问题的协议,台湾与大陆也打开了沟通的渠道。这显示出
A. 构想的合理性与初步成效
B. 和平发展观已深入人心
C. 世界认同一个中国的理念
D. 形式比原则更有生命力
“经国家对外经贸部批准,青岛华和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签约成立。这是山东省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也是全国第二家合资租赁企业。”这一企业出现的背景是
A. 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 我国开始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C. 我国开放了十四个沿海城市
D. 深圳的发展带动了青岛经济
戴高乐与毛泽东两人彼此敬重,也曾想实现会晤,终因各自强烈的自尊而成遗憾。就此,有人士认为:“所有国家都有自以为天下第一的倾向,所有民族都有本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这意味着在外交领域
A. 国家自尊要优于国家利益
B. 民族间相互尊重尤为重要
C. 民族间彼此猜疑无益和平
D. 国际交往互损才能有共赢
下表为1949-1952年中国主要几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比重中的变化,这些变化
A. 表明新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B.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C. 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
D. 否定了商品经济规律的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曾就政治协商会议之名称说:“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这里“恢复”主要是指
A. 停止内战、和平建国方针的贯彻
B. 共同协商精神的继承
C. 中共领导、民主党派辅政的再现
D. 多党执政格局的延续
1940年9月5日,周恩来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此次)大战是第一件兴奋人心的大事……今日《大公报》、新蜀社论称赞华北八路军战绩,蒋有电嘉奖,何亦允发子弹。”材料中所说的“大战”
A. 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坚定了国共合作的决心
C. 振奋了国人的抗战信心
D. 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