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宋代成都“席帽行范氏,自先世贫而未仕则卖白龙丸,一日得官,止不复卖;城北郭氏卖豉亦然,皆不肯为市井商贾或举货营利之事”。这种现象
A. 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B. 有利于商人地位的提高
C. 打破了坊市的限制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共中央曾致电国民党中央全会,提出“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中共中央发出此电文的目的是
A. 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 团结抗战抵抗日本入侵
C. 以退为进保存革命有生力量
D. 结束内战建设联合政府
据史料记载,参与制定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55名代表中,有9人是种植园主,有15人是奴隶主,有14人曾任法官,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律师,有29人受过高等教育。这反映出该宪法的制定体现了
A. 广泛性和公平性
B. 大众性和妥协性
C. 普遍性和代议性
D. 专业性和精英性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A. 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B. 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C. 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D. 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B.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
C. 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
D.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于成龙,出生于乡绅之家,二十三岁参知科举考试,始登仕宦之途,他为清朝著名清官,政绩卓著。广西任县令期间,每天召吏民来“从容问所苦”,宣谕朝廷慰抚之意。康熙六年,提升于成龙任四川合州知府。到任后,立即着手整顿经济,招集百姓开垦荒芜土地,由当地官府贷给种子和耕牛,退速恢复生产。康照十三年(1674)再调任武昌知府,配合朝廷参加平定三藩之乱.他以“招抚”为方针,查清事件原委后,发出安民告示,使绝大多数协从百姓归家,事态很快趋于缓和。“福建”任内,在他主持之下,解除千余名百姓“通海”罪名,使其免遭屠戮而获释。此外,还纠正官僚、势豪贿通学政、科考中舞并之风。
于成龙日常食用极为简陋,“日食粗粝”,“佐以青菜”。他面对江南习俗侈丽,讲究吃穿玩乐的风气,率先示范,大力倡导节检.在他的倡导与强制下,“相率易布衣”,士大夫家减舆从,仪仗从简,毁掉涂有各种如色的华丽装饰,婚嫁不用音乐,社会风气有了明显的改变。康照时期,于成龙被人们誉为“天下康吏第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于成龙政绩卓著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于成龙作为“廉吏”对后世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