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产生于政府划分为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以后。在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健全的制度、详密的规范、鲜明的特点。
——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制度设计,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了克服政治上“政党分赃制”带来的政治混乱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文官制度中,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是以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开端的。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
——摘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主要选拔途径,并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如何“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文官制度对我国目前干部队伍建设的借鉴作用
朱熹认为“礼”是伦理纲常的集中体现,对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做了全面、细致的规定,并且为“建祠堂”、“祭祖先”等旨在巩固伦理纲常的宗族活动制定了行为规范。同时,他还专门从儿童教育方面讲述“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朱熹这样做旨在
A. 加快儒家伦理的世俗化进程
B. 借伦理纲常维护封建统治
C. 规范宗族和儿童的日常行为
D. 继承宣扬先代的礼乐纲常
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
A. 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
B. 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
C. 社会进步弱化宗法现念
D. 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规
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 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 市场是补充。陈云的这一认识
A.突破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B.肯定了过渡时期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C.促进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D.彻底打破了苏联经济模式对我国束缚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A. 有意贬损中国人道德水准
B. 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C. 与中国传统习俗发生抵触
D. 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