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 汉武帝一改汉初“无为而治”的传统,实行有所作为的治国方略,先后对政治、经济...

    材料  汉武帝一改汉初“无为而治”的传统,实行有所作为的治国方略,先后对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其中有:

一、西汉前期,货币很不稳定。除中央铸币外,还准许地方官府和私人仿铸。固货币的大小、轻重、规格、质量都很混乱,严重影响民间的商业交换和国家的赋税征收。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通用于全国,并严禁地方官府和私人仿铸,同时宣布废除一切旧币。

二、削弱征兵制,以募兵为职业兵,常驻京师,以保卫京师和皇帝。侍从军有三支,还有八支禁卫军,由招募的职业兵组成,驻京师,亦用于出外作战。

三、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州部,每部为一个监察区,管几个郡;部设刺史一人,直接听命于皇帝,对皇帝负责,官阶都不高,权力却很大。史称这是汉武帝“以内制外,以小制大”的治术。‘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的改革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1)举措:改革币制,官铸五铢钱;改革军事制度,组建职业兵,集军权于皇帝;实行刺史制度(监察制度)。(6分) (2)作用:有助于商业交换;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稳定国家货币政策,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巩固国防,保护京师及皇帝的安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9分) 【解析】 试题 (1)依据材料,由“汉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通用于全国”可概括出,改革币制,官铸五铢钱;由“削弱征兵制,以募兵为职业兵,常驻京师,以保卫京师和皇帝”可概括出,组建职业兵,集军权于皇帝;由“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州部,每部为一个监察区,管几个郡;部设刺史一人,都直接听命于皇帝”可概括出,实行刺史制度(监察制度)。 (2)依据材料,由“固货币的大小、轻重、规格、质量都很混乱,严重影响民间的商业交换和国家的赋税征收”“官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通用于全国”可分析概括出,有助于商业交换,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稳定国家货币政策,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由“削弱征兵制,以募兵为职业兵,常驻京师,以保卫京师和皇帝”“驻京师,亦用于出外作战”可分析概括出,改革军事制度,组建职业兵,集军权于皇帝;由“部设刺史一人,都直接听命于皇帝,对皇帝负责”“以内制外,以小制大” 可分析概括出,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产生于政府划分为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以后。在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健全的制度、详密的规范、鲜明的特点。

——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制度设计,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了克服政治上“政党分赃制”带来的政治混乱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文官制度中,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是以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开端的。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

——摘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主要选拔途径,并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如何“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文官制度对我国目前干部队伍建设的借鉴作用

 

 

查看答案

朱熹认为“礼”是伦理纲常的集中体现,对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做了全面、细致的规定,并且为“建祠堂”、“祭祖先”等旨在巩固伦理纲常的宗族活动制定了行为规范。同时,他还专门从儿童教育方面讲述“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朱熹这样做旨在

A. 加快儒家伦理的世俗化进程

B. 借伦理纲常维护封建统治

C. 规范宗族和儿童的日常行为

D. 继承宣扬先代的礼乐纲常

 

查看答案

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查看答案

《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

A. 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

B. 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

C. 社会进步弱化宗法现念

D. 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