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言而喻,欧洲19世纪的全球霸权已经结束,而且永远地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言而喻,欧洲19世纪的全球霸权已经结束,而且永远地结束了:欧洲已不可能恢复它的殖民帝国,也不可能重新建立以前的军事和政治优势。另一方面,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欧洲看来很可能会从首要地位下降到从属地位,但后来发生的情况并非如此。……欧洲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相对衰落了,但它的文化却正以前所未有之势横扫整个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评析材料中关于欧洲地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观点一:欧洲永远丧失了全球霸主地位.二战使欧洲在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上遭到了重大破坏,而美国、苏联实力大增,西欧受控于美国,东欧受控于苏联:二战后,世界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欧洲丧失了海外殖民地。这些表明欧洲丧失了其全球霸主地位。尽管二战后,欧洲作出了巨大努力,建立了欧共体(欧盟),使欧洲的国际地位有了较大提高但在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今天,欧洲想恢复其世界霸主地位是不可能的。 观点二:欧洲地位相对衰落,但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仍然非常深远。相对于美国、苏联来讲,欧洲的地位下降了,但相对于亚、非、拉来讲,欧洲仍具有较高的国际地位。经过二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西欧的同际地位得到了大大提高。欧洲是近代科技、思想文化(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文学艺术等)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二战后乃至今天对整个世界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解析】 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例如:可从“欧洲19世纪的全球霸权已经结束”“欧洲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相对衰落”“文化却正以前所未有之势横扫整个世界”等信息概括出两种不同的观点。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所确定观点的信息。最后,根据提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并运用史料实证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表明,并不存在一套固定不变的经济模式,各国可以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结合本国国情,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和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注:以1932年生产指数为100。

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回升,后半期出现明显复兴的迹象。工业指数到1937年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国有企业资本1939年比1929年增加了近l倍。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比重,由1929年的48.5%上升到1945年的60%。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危机爆发前水平。

材料三  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怎么有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在理论上突破了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的误区,深刻认识到计划多还是市场多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根本制度保障》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荷兰、英国和美国三国对市场经济是怎样创新和发展的。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1929—1945年“生产恢复”的变化情况并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概括指出美国在“生产恢复”中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对美国在二战后初期经济发展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并概要评述这种经济社会管理模式。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体制的认识。

 

 

查看答案

“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是国家的追求,希望这个理念能够深入人心,成为现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1843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

 

——摘编自何成刚等《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材料二  在过去的25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1844年通过了每天10小时制的《劳动工时法》,过度的劳动时间已经减少到每天10小时,工资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机器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

——摘编自何成刚等《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材料三  与罢工浪潮澎湃的同时,瓦格纳参议员和他的助手认识到《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关于劳资关系的条款不够明确,又没有强有力的机构保证其实施,因而不能保证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而没有强大的工会组织与资方抗衡,就无法提高工人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这既不公平,也不能提高广大工人群众购买力,促进复兴。因此,他们应工会要求,从1934年起便着手草拟一个代替劳工条款的立法。这就是1935年7月初的《全国劳工关系法》。该法对劳工权利具有更明确的规定,还规定成立较强有力的执行机构

——新的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劳资关系有所改变。——刘绪贻《罗斯福“新政”、劳工运动与劳方、资方、国家间的关系》

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工业区怎样的社会问题?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政府改善劳资关系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这一举措的目的。

(3)根据材料四,说明全球年工资平均增幅与中国增幅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种关系的原因。

 

查看答案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基督仅禁止人作恶,而孔子则劝人行善,孔子比基督高明得多,所以人应该遵循“既不使别人痛苦,也不以他人之痛苦使自己快乐”的准则。由此可知,伏尔泰试图

A. 推广儒家思想,拯救法国人民

B. 揭露教会的压迫,宣扬思想自由

C. 号召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 抨击教会的虚伪和封建政府的苛政

 

查看答案

19世纪,美国经济中极端自由放任主义与民主政治合二为一,这也是美国的政治传统。2O世纪初,美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大工业家、大金融家为了向外开拓市场,迫切需要政界支持,而美国政府也需要仰仗他们稳定和发展国家经济。于是,经济利益集团和政府权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府的对外职能比以往大大地加强。这说明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削弱了美国政治的民主程度

B.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外交政策转变

C. 自由放任是20世纪美国主流经济思想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美国的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从实质上看,钢铁价格下降反映了

A. 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

B. 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C. 垄断组织控制了所有产品的生产与价格

D. 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