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知识新视野》中写道:“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材料中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指
A. 资产阶级革命
B. 新航路开辟
C. 黑奴贸易
D. 宗教改革
雍正帝曾令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耕织图册》,图里的主要人物,如农夫、蚕妇等都被画成他本人及其家眷的容貌。这一做法体现出的经济思想形成于
A. 清代
B. 西周
C. 秦代
D. 战国
某班同学在学习“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他们讨论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春秋战国出现了铁犁牛耕
B. 汉朝出现纸币“交子”
C. 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
D. 明清时期出现“商帮”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说明了
A. 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
D. 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D. 使农村经济彻底实现了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