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一书中记载:“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这反映出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 中国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
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 百姓衣食住行完全走向西化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是
A. 创办深圳经济特区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 调整工业布局
B. 实行政企分开
C. 鼓励租赁经营
D. 增强企业活力
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表明了我国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 年 | 1956 年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 |
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 正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的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其原因是
A. 民族资本家爱国热忱的推动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 欧洲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D.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