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说,古代雅典城邦“最重要的立意是要在最广义上评判并控制其成员的性格,城邦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这一论断揭示出古代雅典
A. 城邦重视对公民的生活救济
B. 城邦重视对公民个性的培养
C. 公民普遍认可“知识即美德”
D.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的自由
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赖川声执导的相声式的舞台剧《那一夜,谁来说相声》中一段写道,某老兵“第一次出国就是为了回国”。对材料反映的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出国与回国的“国”分别指“台湾”与“大陆”
B. 老兵“回国”应该不早于1980年
C. “老兵”回国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后的结果
D. 当时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开始被打破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如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 英国
B. 德国
C. 俄国
D. 日本
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时人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自我革新能力的丧失
B.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D. 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A. 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C. 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 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