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成锦乡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

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成锦乡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材料表明

A. 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

B. 苏州是当时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C. 中国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无比

D. 中国的丝织产品在罗马享有赞誉

 

D 【解析】 从材料“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主要反映中国的丝织品运到罗马,罗马人惊叹中国技术水平精湛,被赞誉“达到极点”,答案为D。材料无法看出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的贸易往来,A错误。材料无法显示出口的丝织品出自苏州,B错误。官营手工业是供给皇室使用,并不拿去做商品交换,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如下图所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者是

 

A. 秦国商鞅

B. 西汉赵过

C. 东汉杜诗

D. 元黄道婆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耕作技术的出现

A. 提高了集体耕作的水平

B. 大大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C. 标志着传统步犁的成熟

D. 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

 

查看答案

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于1653年发动政变,解散国会,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主”,建立起独裁统治。……把自己比做一个“好警察”。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共和国建立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掌握了政权,他们镇压民主进步力量,使革命从此走上了回头路。……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领导人并未采取实际措施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反而继续增加赋税,这就使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难,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在革命之后,任何临时性的国家机构都需要专政;而且需要强有力的专政”。

——马克思《危机与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克伦威尔作为一个“好警察”是如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2)据材料二,指出中下层人民为什么对“好警察”强烈不满?

(3)基于材料三中马克思的观点,我们应如何认识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原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

——《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卷一九八材料三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东)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

材料四  是时(贞观二十二年)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人。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

(2)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认识有何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的措施。此外,还采取哪些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标准》

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四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依据材料四,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什么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