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为此,洋务派
A. 派遣留美学生
B. 创办近代民营企业
C. 开设新式学堂
D. 筹建近代新式海军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解体”的主要表现是
A. “机户”与“机工”的出现
B. “男耕”与“女织”的分离
C. 列强凭借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D.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明清时期,全国形成了十大商帮,商人利用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这表明明清时期
A.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商帮利用地缘亲缘关系发展
C. 经济结构已发生重要转变
D. 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
到了明中期,皇帝设皇庄带头大量掠夺地产。弘治时,京畿的皇庄才有五座,占地一万二千八百余顷,到了正德即位,一月之间增添了七座,以后增至三十六座,共占地三万七千五百余顷……王公、勋戚、宦官等掠夺土地更是成风。这反映了
A. 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君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宋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市分布在城中。上述现象主要可以用来说明
A.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成锦乡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材料表明
A. 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
B. 苏州是当时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C. 中国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无比
D. 中国的丝织产品在罗马享有赞誉